发布时间:2016-07-02 00:00
阅读 87515 | 分类:文学
中国现当代自由体新诗的演变
前言:本文系根据网上有关资料整理,恕不标注出处。部分地方加上了本人的说明。
本文目录:
一. 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
二. 现代诗歌兴起(上世纪20年代)
三. 革命诗歌兴起(上世纪30年代)
四. 40年代起的现代诗歌
五. 当代诗歌(上世纪70年代以后)
六. 现代诗歌流派、特点与分类
七. 如何看待当代新诗
八. 不同诗派如何相处
九. 当代诗歌代表作品选辑
附录1:《现代自由诗的发展演变》
附录2:《新诗的“懂”与“不懂”》
附录3:《集梧胡说八道之新诗论》
一. 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
中国古典诗歌具有丰富、连贯、系统的优良传统。这是世界任何国家任何民族所不具备的,我们应以此自豪!
简单回顾一下中国古典诗歌史。
中国古典诗歌,从先秦《诗经》为代表的诗经体诗歌开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篇。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约五百多年的历史。全集分风、雅、颂,风包含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如首篇《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到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诗歌。《离骚》全诗共373句,2490字。还有《九歌》、《天问》等。两千多年前,有这样的鸿篇巨制,确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壮举。名句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到秦汉乐府诗、民间歌辞与文人五言诗。乐府原为秦时设置的音乐机关,后经汉武帝充实编改。魏晋六朝,乐府则是指带有音乐性的诗体,逐步转变为一种新的诗体的名称。唐时的乐府是相对于近体诗与一般五七言古诗而言的另一种比较活泼质朴的诗体。宋元之后,凡属合乐之,如词、散曲均可称为“乐府”。汉乐府诗:它主要包括四类作品:1、郊庙歌辞;2、相和歌辞;3、鼓吹曲辞;4、杂曲歌辞。乐府民歌是在《诗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诗经》有共同之处。
到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五言诗发展的全盛时期,而且开始形成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诗体,主要有建安体、正始体、永嘉体、陶体、谢体、永明体等。如陶渊明开创了中国的田园诗。南北朝上承汉魏,下开唐宋,在民间歌辞的基础上,经过许多诗人的努力,逐步形成各种诗体,成为一个重要的诗体过渡时期。
到唐代,唐代是我国诗史上的黄金时代,各体诗歌全面成熟。三百年间,诗才辈出,作品繁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诗坛上万紫千红,百花争艳。初唐时期的代表作家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等。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洒》;杜甫的《三吏》、《三别》等。中唐与晚唐时期的白居易、韦应物、刘长卿、韩愈、孟郊、柳宗元、李贺、李商隐、杜牧等。《长恨歌》、《琵琶行》…。
到宋代,词作鼎盛。著名词家有晏几道、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等。苏轼代表作《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怀子由》、《念奴娇·赤壁情古》成为豪放派词家的典范作品。南宋著名词人是张孝祥、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姜夔……。宋代著名诗人是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杨万里、范成大、陆游、文天祥,中以陆游和苏东坡成就最著。
到元曲及杂剧,元代是散曲和杂剧兴盛的时代。元代散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马致远是元代散曲之大家,很有影响。元杂剧的代表作家是关汉卿与王实甫,代表作分别为《窦娥冤》和《西厢记》。
到明清,明清两朝是戏曲和小说兴盛的时代,诗词也有很好的继承和发展。较有成就的诗人如:高启、于谦、戚继光、俞大猷、顾炎武、陈子龙、夏完淳、吴伟业、王士祯、纳兰性德、袁枚等人。
什么是古典诗歌?它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成句成篇抒情言志的文学形式。古典诗歌的特征是:
1. 无论诗、词、曲、赋,每句字数都有法度。诗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以及三五七言兼用的杂言体。词曲作虽也有二言或七言以上的,但都不能随意。
2. 无论诗、词、曲、赋,每篇句数都有定规。赋作段数句数虽不绝对一定,但也有一定要求。
3. 无论诗、词、曲、赋,每句成句讲究格律,即字数、句数、平仄、对仗、用韵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
中世纪之前,无论经济领域还是文化,中国都是领先可以引以为自豪的。但到了中世纪之后,西方工业革命兴起经济实力反超中国。特别是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之后,屡遭列强蹂躏,一些文化人就反思以为是以八股文章和格律诗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拖了国家的后腿。于是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就开启了以白话文为载体的现当代诗歌。
网络兴起以后,几乎所有的文学网站都开办古典诗词版块。学习继承古典诗词传统的热度又提了上来,学习写作古典诗词的人一下多起来。毋庸置疑,随着近年来弘扬传统文化的发展,古典诗词大为普及,尽管现在写作新诗是不少年轻人创作的主流,热爱古诗词的人依然还是比爱新诗的人多。
下面我们来看看新诗的兴起与发展。
留言区(共3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