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年腊月述怀

那山那水头像

发布时间:2016-07-03 00:00

阅读 3835 | 分类:文学


倏忽三十过,问如今,郁结几多?豁然几许?

谁为流霞醉千古,唤与东风同祝。

不相负,远山如故!

冷月无声频入梦,夜深深,影乱梅林处。

沧江水,东流付。

楚天不见飞鸿渡。辗转去,高桥何在?飘泊最苦。

忆昔行客常羁旅,塞北江南曾住。

万里路,青春作赋。

世事朝朝情难胜,几人知,一曲横笛诉。

雪正落,漫天舞。

留言区(共6条)

2016-07-06 00:00
是的,当时本想按《贺新郎》的词牌来填写,但情难就律,之后对照词谱也修改过两次,感觉反而不如初,也就此罢手了。袁枚讲“一诗千改始心安”,而有时一气呵成的却是例外。总之,自己写好的东西能达到自己“心安”即好。谢指点,握手问好!
2016-07-05 00:00
<span style="font-size:32px;"><strong>这似乎不是古风,是一首词作吧?如果选好词谱核对正确,会很精彩。</strong></span>
2016-07-04 00:00
个人认为“万里路,青春作赋”下面要表达一种一飞冲天的梦想,不过此诗收的却急转直下,待商榷。
2016-07-04 00:00
<BR> 其实这是一首词,为词牌《贺新郎》格式,但当时心潮涌动下,肆意而发,因此出律太多,我也就羞于标榜了。而成诗三年,今再重读,恍然勾起多少往年身经久违之事,蓦然又体味多少感遇入微忧乐之思。一归所讲结尾处过于急促,而我认为这样更符合“篇终接浑茫”之诣境。即题述怀,就不免追忆,因此词中多是感慨之声,而情思起伏,波澜变化,即是诗的感动兴发。而诗的感性能当止则止,能节制住感情便是艺术了。追忆往事都成了意象,而这终是虚境,因此就要收笔回归于实境来抚今慰我,这即是意的开合,也是诗的照应,这也是以景来作结的原因。清人屈复有云:“不必有所指,不必无所指,觉言外有一种深情”。而忽转旁入非是它意,而为传神也!以上探讨,不妥之处还望一归兄赐教。<BR>
2016-07-04 00:00
学习了,那山兄,虑不及此
2016-07-04 00:00
我论诗也是一面之词,掇拾陈言下,只是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而已,至于识见如何,想必不是过犹,便是不及,难有确论。因此来诗社与大家交流,当以人为镜,只为矫枉而过正。在这多谢一归兄,向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