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歌--研学诗会(10)《告别》赏析【古诗词曲赋】

董立杰头像

发布时间:2016-09-14 00:00

阅读 6474 | 分类:文学

合集: 醉红尘

秋风歌


序:曾游深圳,恰遇伊人,后漂泊雁门,遂音信隔绝,又返鹏城,奈缘已尽。近重至三晋,旧事历历,人生最后一知己已然不知何处,秋风瑟瑟,吹动万千思绪,谨以此诗,告别一段往昔。

秋风起处雁声绝,挥手东南与君别。
千里长河迎归客,茫茫太行九峰迭。
三山巍出白云外,两水玉带锁秦川。
尧舜晋文皆不见,长风吹闭雁门关。
小楼夜夜观星语,不见牛郎会织女。
漠漠黄沙随云度,苍苍暗夜深几许。
青天不与人事近,幽梦层层谁人知。
从来相思生落寞,自古寂寥化情痴。
春去秋来流年远,红颜粉面俏如君。
乱树闲枝停玉影,青山微雨湿罗裙。
仙姿才舞窗前月,碧目曾羞天外云。
一曲箫声入晨梦,两袖花肤绕斜阳。
怎奈春心伤离景,可怜风月叹时光。
关山依旧随流水,玉容不再笑红妆。
从此无人听绿绮,明朝(zhao)处处是他乡。
试弹新韵少一弦,孤舟只影向河川。
寻仙问道松林里,痴心相望在日边。

注:
鹏城:深圳
小楼:古代的鼓楼
三山:太行、吕梁、阴山
两水:黄河、海河
绿绮:司马相如的琴

留言区(共5条)

2019-12-29 00:00
一曲箫声入晨梦,两袖花肤绕斜阳。<BR> 怎奈春心伤离景,可怜风月叹时光。<BR> 关山依旧随流水,玉容不再笑红妆。
2016-09-26 00:00
非常感谢诗兄提点,您的意见非常好,我有时间再润色下。
2016-09-26 00:00
这个不敢想啊
2016-09-14 00:00
您这首古风,思路清晰,语句流畅。写了七言34句,进行了六次换韵,很不容易,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P><P> 愿意提点意见供您参考。</P><P> 第一.&nbsp;按您序言所述,这应该是一篇叙事古风。既然是要留作纪念的作品,那应当以较大篇幅用于叙事,而抒情部分的情感表达要更强烈一些。先说叙事,叙事古风有许多范例。</P><P> 如:</P><P>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P><P>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P><P> 琵琶行</P><P>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P><P> 等。叙事为主有益于“立此存照”。您的行文太多用于空泛的寄景隐事,读者看不懂不知其所以然,您自己时间长了恐怕也印象模糊了。</P><P> 第二.&nbsp;作为有图片及内容提示以“告别”为主题的征文,要切题我觉得您还得做一些必要的处理。要遵循“4.&nbsp;他们告别,有所联想”的内容推荐,或者把“序”修改为:</P><P> “序:谋事鹏城,邂逅伊人。因往返三晋,而缘断之。往事悠悠,历历在目。诗社征诗图示‘告别’,因以联想而记之。”</P><P> 或者干脆将写作缘由写进正文里去:</P><P> 旭日东升醒山岳,山头告别情切切。</P><P> 此情此景着人怜,鹏城底事心头越。</P><P> 当年赶海南疆边,南国繁花层层接。</P><P> 独有孤芳动远人,哪曾料得匆匆别。……</P><P> 这样就可避免跑题了。</P><P> 第三.&nbsp;“诗贵情”,关于情感表达要更强烈一些,也提一点修改意见:</P><P> 从此天涯陌路人,萦怀忆念却犹烈。</P><P> 见景驰思久难已,一段情丝难了结。</P><P> ——拙见供您参考,不知以为如何?
2016-09-07 00:00
香山居士重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