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0-13 00:00
阅读 89448 | 分类:文学
古韵学习教材(一.对联)
课程前言
各位学员:
从今天开始,我来陪伴大家一起学习古韵基础知识。
1. 首先说一下办这个学习班的动机和指导思想。
青诗论坛成立不久,为活跃创作气氛,开展了一系列“同题诗会”活动。研学部发现有一部分诗友与会员的诗词基础知识有些薄弱。有部分爱好诗词的会员尚欠缺系统的基础训练。于是研学部与一归站长研究,以补基础为主旨开办这一学习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既对完全没有学习过基础的人提供一个入门的学习机会;又能对有了一定基础的人提供一个补基本功的机会。
2. 有鉴于上述办班目的,我们的初步打算是:资料编写得更细化一些,学习进度放慢一点,以求收到更好的效果。
虽然征得多数参学者(“报名学员”)的意见,学习内容采取精简的50课次的安排。但根据以后的实际情况与大家的意见和要求(主要听取“报名学员”的意见,同时也参考青诗各级管理人员并兼顾其他自由学习者的意见),可能再做适当的调整。大家有任何意见或建议,可以直接向我提出,也可以向一归站长反映,我们将及时改进与完善。
3. 做练习的必要性。
有的学员可能说,愿意听一听基本知识讲解,不愿意做练习。看一看资料,增加一些感性知识,自然也有用。但若想真正学会写作,不动手实践写作是不行的。一些人也写古体诗词,许多随性的作品发在群里,群友碍于面子,中肯予以指导的不多,其实横空说一句半句也没什么用;一些人只愿意当“评论者”,说这不好那不妥,其实自己的意见未必都能说到了要害处。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找找自己的差距也是很好的。
4. 有关学习内容方面的答疑。
“报名学员”请在个人的练习本帖上进行一对一的个别答问与辅导。由于我眼神不济和难以及时面对面等各种主客观原因,我一般不在群里答疑。(自由学习者一般不答问),这一点是要请各位特别理解的。
5. 课次的具体内容与安排,以及办班的有关事项,在“站务”版办班通知主帖上长期保留,大家可以随时去查阅:
http://www.wenrenbang.com/blog.asp?wenzhangid=35379
学习资料原编辑成三份,内容目次及安排的课次数是:
古韵自学资料(一)
第一章:对联入门 (1~7,7课)
第二章:对联进阶 (8~12,5课)
第三章:对联提高 (13~14,2课,“对联创作方法介绍”删减)
古韵自学资料(二)
第四章:近体诗 (15~28,14课)
第五章:古风与杂体诗 (29~33,5课,杂体诗部分删减)
诗综合 (34~35,2课)
古韵自学资料(三)
第六章:词 (36~46,11课)
第七章:曲 (全章删减)
第八章:赋 (全章删减)
总 综合 (47~50,4课)
其中第三章的大部分、第五章的杂体诗部分以及第七章、第八章,因缩减到50课次而删减。但原资料仍发到学习资料的相应位置去,有兴趣自学的朋友可自由去复制留存。作为资料保存,或者据以自学均可。(就免了你再去搜索整理之苦。)为保持这份资料的连续性,请都不要在资料专用帖里回帖,造成中断。
保存学习资料,最好到论坛“知识”版“古韵学习教材(专用帖)”复制:
http://www.wenrenbang.com/blog.asp?wenzhangid=35473
那里保留了文件所有的编辑特征,便于醒目学习。“青诗”群这里只能一色显示,有的符号还不能正常显示。(大家星期六晚听课,或交练习,应回避手机以上电脑为好!)
6. 资料原来是按照一课次一节编写的。如仍这样进行,需要100多个课次。现在安排成50课次,势必其中一课次要进行好几节的学习,这对于完全没有基础的学员,会觉得进度还是太快了些。那没奈何,只有请你服从大局,每周花的时间比别人多一点,以便跟上大家的进度。
下面就开始进入课程内容。
留言区(共5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