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13 00:00
阅读 7094 | 分类:文学
同题诗赛(39-1)期踏青、寻梦主题
【古诗词曲赋】部分评议
这一期同题诗会,诗词曲赋部分共有60个回帖,其中23号是写“古典体裁作品赏读有感”的文章,不参与评议;46、49 号属于重复发帖不计入;58 号是自由体诗歌,本部分不参评。所以本部分本次实际有效作品是56个。同一回帖,有的有多首作品,所以诗词首数是大大超过56首的。
56篇作品中:
绝句22篇(其中3篇出律太多归入古风);占39%
律诗11篇(其中1篇出律太多归入古风);占20%
词作23篇。 占41%
大家的投票结果是,得票数超过3票的计有:
得票数超过3票的共13篇 ,占总篇数的 23.2%
绝句:3篇:10、12、14; 占5.4%
律诗:4篇:1、4、7、9; 占7.1%
词作:6篇:2、3、5、6、13、15(?)占10.7%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1. 许多人恐怕都认为:
①. 绝句的句数、字数比较少,容易成篇一些,要好写一些,因此写绝句的多,而认为近体诗中律诗要难写:
②. 词作写起来要有意思一些,只要按谱填进去意象词语就成了。因此愿意写词作的也比较多。
2. 从投票的倾向来看:
①. 近体诗与词比较,词作更受青睐;
②. 从近体诗来说,既然觉得律诗难写,绝句律诗比较,就更看重律诗一些。
其实叫我说,绝句、律诗、词作,乃至大家还没有涉猎的曲作、赋作,都难也都不难。难,各有各的难处,都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出精品的;不难,各有各的不难而易成篇章之处。只要你按部就班学习过基本知识,就都能掌握其成篇规律,把“难”变成“不难”!所以善于学习是基础。
去年我们诗社的同题诗会,我分别进行过绝句、律诗、古风、词作几方面的专门分析。没有关注过的朋友可以去翻一翻本版去年的这类帖子,也许会对你有些帮助。
参赛诗会,就要关注别人作品的水平,借鉴与学习,只关心自己作品的评价结果(名次)是远远不够的。
我觉得,决定一篇诗词的水平如何,最主要的是要掌握三个最重要的标准:
1. 诗要合律,词要合谱,用韵正确。诗存在一个孤平句,为一处瑕疵,但绝不允许出现三平尾三仄尾;词于次要处有一两处出律,算是微暇,但要紧处不行,包括严格要求对仗的。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 诗的基本结构模式“启承转合”的段落特征要体现到位。依据古之名家另外的写作方法的也要脉络清楚;词的章法结构要合理,意境层次要清楚不凌乱。这是重要要求。
3. 诗词都要主题集中,情感浓烈;造句要通顺达意,符合古文规范;用典恰当,字词精准生动,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三条是最紧要的。此外,例如近体诗的重字与撞韵、犯韵、邻韵等规则;句中的音律节奏交替要求等,能都予以兼顾是最好的,但严格程度要次要一些。不能因小失大,舍本求末。
关于作品评议问题,我想另说几句。
每一次同题诗会,要由投票决定名次。投票是建立在作品评价的基础上的。就不是盲目地跟着感觉走,凭印象投票了。其实,写作品的规范要求掌握好了,那评价作品的标准也就有了。只有逐步提高写作水平,才能准确掌握评价标准,投的票的含金量也才高!我们应当通过点评交流,要逐步提高我们的评议水平。特别是研学部的各位,尤其要掌握评议标准,不能只说好的,点评一定要指出作品的不足之处,作者来参赛,才有较大的收获。这也是吸引和留住诗友的具体措施之一。
评议别人作品的过程,也是自己提高的过程。所以要重视,要舍得花时间。
投票要慎重一些,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研学部成员,为公平起见,应当在看完全部作品之后,斟酌优劣再投票。切忌看到哪一篇感觉还不错就投票。一定要按照规范,再三掂量之后再决定投给哪一篇!不能出现“重后轻前”的倾向。研学部人员要做研学表率,争取尽快成为行家。
既然匿名投票,是为了保证公平,有权限的管理人员发现作者有“文/***”“作者/***”注明习惯的,要及时编辑进入帖子,予以删除纠正。
最后分别对这次的作品简单评析如下。
留言区(共1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