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500强机械加工企业5S项目咨询

商书策管理咨询头像

发布时间:2025-09-27 08:47

阅读 5 | 分类:案例

合集: 商书策咨询典型案例

一、项目背景:破解机械加工企业 “现场痛点”,锚定精益转型起点

作为全球 500 强机械加工企业,该企业主营精密机械零部件生产,服务于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随着业务规模扩大与客户质量要求升级,企业生产现场逐渐暴露出制约发展的核心痛点:

1. 现场管理混乱:生产车间零部件、工具、半成品随意堆放,“有用与无用物品混杂”,员工寻找物料平均耗时每天 1.5 小时,直接影响生产效率;

2. 安全隐患突出:机械加工设备多、油污多,安全通道被占用、设备防护标识缺失、消防设施遮挡等问题频发,近一年发生 3 起轻微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压力剧增;

3. 精益基础薄弱:员工缺乏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的 5S 理念,无标准化现场管理流程,更未形成精益管理思维,难以支撑企业长期高质量发展;

4. 目标落地无路径:企业虽明确 “推进精益管理” 战略,但缺乏具体实施蓝图,不知从何切入,亟需专业咨询团队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企业经过多轮筛选,最终选择商书策管理咨询团队,以 “5S 咨询与落地” 为切入点,同步搭建精益管理实施框架,实现 “现场改善 + 能力培养 + 战略落地” 三重目标。

二、项目实施:五阶段闭环推进,确保 5S 落地见效

商书策团队结合机械加工行业特性与企业实际需求,设计 “诊断 - 搭建 - 体系 - 落地 - 长效” 五阶段实施路径,全程以 “数据驱动、试点先行、全员参与” 为原则,避免 “形式化 5S”,确保成果可固化、可复制。

(一)第一阶段:诊断实施(2 周)—— 精准定位痛点,明确改善方向

1. 全维度现场诊断

◦ 组建 “商书策顾问 + 企业生产 / 安全 / 质量负责人” 联合诊断小组,覆盖企业 3 个核心生产车间、2 个仓库、1 个设备维修区,采用 “现场拍照记录、员工访谈、数据统计” 三重方式;

◦ 重点排查 5S 相关问题:梳理出 “物品未分类(32 处)、安全标识缺失(18 处)、设备油污未清理(25 台)、物料存放无序(12 个区域)” 等具体问题点,形成《现场问题诊断报告》;

◦ 数据量化现状:统计得出 “物料寻找耗时占比 12%、设备故障停机率 8%、安全隐患整改率 65%” 等基础数据,为后续效果评估提供基准。

1. 定制改善目标

◦ 短期目标(3 个月):现场物品分类率 100%、安全标识覆盖率 100%、设备清洁达标率 95%、物料寻找耗时降低 50%;

◦ 长期目标(6 个月):形成标准化 5S 管理流程、员工 5S 素养达标率 90%、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为 0、搭建精益管理初步框架。

(二)第二阶段:搭建平台(3 周)—— 建立组织与工具,夯实推进基础

1. 构建推进组织架构

◦ 协助企业成立 “5S 推进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5S 推进办公室”(由生产总监牵头)、“车间 5S 执行小组”(班组长 + 骨干员工组成)三级组织,明确各级职责:

▪ 领导小组:审批方案、调配资源、决策重大事项;

▪ 推进办公室:制定计划、组织培训、监督进度、协调问题;

▪ 执行小组:落实日常 5S 工作、收集员工建议、参与改善活动。

1. 开发适配工具模板

◦ 结合机械加工场景,定制 5S 专用工具:

▪ 5S 现场点检表》:细分 “设备、物料、安全、环境”4 大类 28 项点检内容,明确点检频率(每日 / 每周 / 每月)与责任人;

▪ 《红牌作战记录表》:统一红牌发放标准(如 “无用物品、安全隐患、不规范摆放”),记录问题描述、整改责任人、完成时限;

▪ 《目视化管理标准手册》:明确设备标识、物料区域划分、安全通道宽度(≥1.2 米)、工具定置定位等具体规范,附现场示意图例,便于员工理解执行;

▪ 5S 改善提案表》:简化提案流程,鼓励员工提出现场改善建议,设置 “提案 - 评审 - 实施 - 奖励” 全流程机制。

(三)第三阶段:建立体系(4 周)—— 制定标准与制度,确保规范运行

1. 完善 5S 管理制度

◦ 输出《企业 5S 管理办法》,明确 “整理(区分有用 / 无用物品,清除无用物)、整顿(物品定置定位,标识清晰)、清扫(设备 / 现场日常清洁)、清洁(固化前 3S 成果,制定标准)、素养(员工养成 5S 习惯)” 各阶段核心要求;

◦ 配套制定《5S 考核与激励制度》:将 5S 表现纳入班组与个人绩效考核,设置 “月度 5S 优秀班组”(奖励团队奖金 + 流动红旗)、“5S 明星员工”(奖励购物卡 + 荣誉证书),同时明确未达标班组的整改要求(如限期整改、重新培训);

◦ 制定《5S 培训管理制度》:针对不同人群设计培训内容,如 “管理层:5S 推进方法与领导力”“班组长:5S 现场指导技巧”“一线员工:5S 操作标准与安全规范”。

1. 搭建精益管理框架

◦  5S 为基础,同步规划精益管理后续推进路径,明确 “5S→TPM(设备自主维护)→标准化作业→精益改善” 的进阶方向;

◦ 预留数据接口:在 5S 管理表单中融入 “设备故障记录、生产效率数据、质量不良率” 等字段,为后续精益项目数据联动做好准备。

(四)第四阶段:落地实施(3 个月)—— 试点先行 + 全员推广,破解现场难题

1. 试点车间先行突破

◦ 选择 “加工二车间” 作为 5S 试点,商书策顾问驻场指导,分步骤推进:

▪ 整理阶段:组织员工对车间物品全面清理,区分 “常用(每日使用)、偶用(每周使用)、不用(半年以上未用)” 三类,无用物品统一报废或封存,常用物品留存现场,偶用物品移至仓库;

▪ 整顿阶段:采用 “定置管理 + 目视化”,对机床旁工具柜进行改造,贴附工具轮廓标识,物料架标注 “物料名称、规格、数量、责任人”,安全通道涂刷黄色警示线,设备张贴 “操作流程 + 安全注意事项” 标识;

▪ 清扫阶段:制定《设备每日清扫清单》,要求员工下班前 10 分钟清理设备油污、铁屑,每周五进行车间全面清扫,推进办公室与车间 “同步 5S”;

▪ 清洁阶段:将试点车间 5S 标准固化为《5S 现场管理标准作业指导书(SOP)》,拍摄现场规范照片,制作成 “5S 标准看板” 悬挂于车间显眼位置。

1. 全员参与推广复制

◦ 组织 “试点车间 5S 成果观摩会”,邀请其他车间员工参观学习,由试点班组长分享经验,商书策顾问解读关键成功因素;

◦  “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局部优化” 逻辑,逐步将 5S 标准推广至其余 2 个生产车间与仓库、维修区,顾问全程跟踪指导,解决 “不同车间场景适配” 问题(如仓库侧重物料分类,维修区侧重工具管理);

◦ 开展 “5S 技能竞赛”:组织各车间进行 “工具定置速度比拼”“设备清洁达标评比”“安全标识识别测试”,以竞赛促学习,提升员工参与积极性。

(五)第五阶段:长效蓝图(2 个月)—— 固化成果 + 能力传递,实现持续改善

1. 成果固化与验收

◦ 组织 5S 项目验收,对照初始诊断数据与目标,逐项核查:现场物品分类率 100%、安全标识覆盖率 100%、设备清洁达标率 98%、物料寻找耗时降至 0.6 小时 / 天,全部超额完成短期目标;

◦ 编制《5S 管理成果汇编》,收录改善前后对比照片、标准化文件、优秀案例,作为企业内部培训教材。

1. 建立长效机制

◦ 完善 “PDCA 循环”:每月召开 5S 推进会议,复盘问题(如 “部分区域整顿后反弹”),制定整改措施;每季度开展 5S 审计,由推进办公室联合第三方(如质量部)进行现场检查,确保标准不滑坡;

◦ 能力内部传递:从各车间选拔 20 名 “5S 骨干员工”,由商书策顾问进行专项培训,培养成为企业内部 5S 讲师,负责后续新员工培训与现场指导,实现 “外部顾问撤离后,5S 工作持续推进”;

◦ 输出《精益管理长效实施蓝图》:明确未来 1-2 年精益推进计划,包括 “第 7-9 个月推进 TPM 设备自主维护,第 10-12 个月开展标准化作业优化,第 13-24 个月导入精益改善项目”,并标注各阶段核心目标、责任部门与资源需求。

三、项目成果:多维价值落地,远超企业预期

经过 6 个月的系统推进,该 5S 咨询项目不仅实现了 “现场改善” 的预定目标,更在 “安全管理、团队能力、精益转型” 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现场环境与效率双提升

1. 现场规范度显著改善3 个生产车间、2 个仓库全部达到 5S 标准,物品分类清晰、定置到位,现场可视化率 100%,企业获评 “当地机械加工行业现场管理标杆企业”,接待同行参观学习 10 余次;

2. 生产效率大幅优化:物料寻找耗时从每天 1.5 小时降至 0.5 小时,设备故障停机率从 8% 降至 3%,生产计划达成率从 85% 提升至 98%,按企业年产值测算,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约 200 万元。

(二)安全管理能力跨越式增强

1. 安全隐患彻底清零:通过 5S 推进,清理安全通道占用、修复设备防护装置、完善安全标识,项目实施后 6 个月内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安全整改率从 65% 提升至 100%;

2. 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员工主动识别安全隐患的积极性显著提升,项目期内收到员工安全改善提案 48 条,其中 32 条被采纳实施,形成 “人人讲安全、事事要安全” 的良好氛围。

(三)打造精益型核心团队

1. 员工能力全面升级90% 以上员工掌握 5S 操作标准,20 名内部 5S 讲师能独立开展培训,管理层学会 “5S 推进与团队激励” 方法,形成 “自上而下” 的精益能力梯队;

2. 精益思维深度渗透:员工从 “被动执行 5S” 转变为 “主动用 5S 思维解决问题”,如加工车间员工自主提出 “工具柜分层分类管理” 方案,进一步缩短取放时间,精益改善意识成为员工工作习惯。

(四)奠定精益转型坚实基础

1. 标准化体系落地:形成《5S 管理办法》《现场标准作业指导书》等 12 项标准化文件,为后续精益项目提供制度支撑;

2. 实施蓝图清晰可行:《精益管理长效实施蓝图》明确各阶段目标与路径,企业按此计划推进 TPM 设备管理项目,半年内设备综合效率(OEE)提升 15%,验证了蓝图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四、客户评价

“商书策团队不仅帮我们解决了现场混乱、安全隐患的痛点,更重要的是,他们教会了我们的团队用精益思维工作,为企业长期精益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从诊断到落地,每个阶段都有清晰的计划和数据支撑,避免了 5S 流于形式,这样的专业服务,正是我们需要的!”

—— 该企业生产总监在项目结项会上的评价


留言区(共0条)

暂无留言,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