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家”霍英东 无本买卖,赚得第一桶金

商帝国咨询头像

发布时间:2015-11-03 00:00

阅读 13080 | 分类:管理学

合集: 本家”霍英东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战争结束,沦陷了三年零八个月的香港终于重见天日。随着香港自由贸易的恢复,万物更新,各行各业逐渐重新活跃起来,沉寂了多年的海上运输也再度复苏。母亲认为驳运业大有可为,决定重操旧业。在征得其他合伙人的同意后,她把“有如”杂货店出让给了别人,拿着分得的7000元港币,重新购置了一艘小火轮,再度出没海上。当时的霍英东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到老牌英资洋行——太古洋行当文员,月薪300港元。二是放弃太古的工作,在家里帮助母亲打理驳运生意,管理帐目。但是没有工资,做驳运赚来的钱,入完帐后,全部都交给母亲支配,由母亲负责他们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一般人多会选择第一条路,因为这是一条安安稳稳的路,而且,在当时来讲,月薪300元算是相当不错了,文员生涯,朝九晚五只要不出大差错,论资升职,可稳保生活安定。太古又是一家大洋行,在香港有一定的实力和地位,很多香港人都以能在太古工作为荣,如果再干得出色些,前途必然不可限量。而打理驳运生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再加上竞争激烈,谁也无法预测以后会怎么样,相比第一条路,这绝对是条坎坷、冒险的路,但是霍英东却偏偏选择了这条“险路”。当然,霍英东做出这样的决定,绝不是鲁莽冲动、逞一时之勇,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再三权衡后做出的选择。首先,母亲从事了多年的驳运生意,她一向讲义气、重信誉,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人脉关系,把自家的驳运生意经营得还算不错;另外,自己做了一年多“小老板”,已经积累了不少管理经营的经验,总希望能够寻求一个更好的机会,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大事业来。与其到洋行去做个平凡的小职员,替别人打工,不如先帮助母亲打理生意,理财管账,一边在实践中磨练、累积更多的经商经验,一边寻找合适的创业机会。霍英东知道商机是需要自己去挖掘的,因此,他十分关注社会形势,观察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而获取这些信息的途径,除了在实际工作中多看、多听、多问以外,就是阅读报纸,特别是香港政府的《宪报》,上面经常刊登一些商业新闻和一些招标通告。因为《宪报》是全英文报纸,普通市民一般不会留意,也很少有人能看得懂。而霍英东中学时读的是英文书院,英文基础很好,所以看懂英文报纸自然是“小菜一碟”。有一次,霍英东在翻阅《宪报》时,看到上面刊登了不少拍卖战时剩余物资的通告。原来,战后日本侵略军在冲绳岛、菲律宾等周围海域,残留了很多战时物资,如大船、登陆艇、炮弹壳、胶管、废铜烂铁等。有关方面就把这些物资运来香港,当作垃圾拍卖,价钱很便宜。霍英东心想:“这些旧物资中有不少是目前市面上极为需要的,先把一些必要的旧物资买回来,重新改造后再转手卖掉,肯定能赚些钱。而且很多香港市民看不懂《宪报》,一定很少有人知道这一消息,而自己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抢占先机。”从此,霍英东就时时留意宪报上的招标通告。一次,他看中了标价为一万港币的40部轮船机器,而这些机器,只需要经过简单的维修,就可重新使用。但要想参加投标,必须先支付一百港币,才能获得竞标资格。可霍英东帮母亲管账没有一分工钱,就是这区区一百港币他也拿不出来。

    于是,霍英东去求刚从内地返回香港的妹妹,向她借来一百港币,参加投标,最终以1.8万港币中标。但是他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带齐资金和相关证明才能取得这批货。连100元都拿不出来的他,到哪里去弄这万余元港币呢?

    霍英东知道母亲向来管钱甚严,绝对不会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让他去做这个看起来很“没谱”的买卖。离交钱取货的截止日期已经没有几天了,可又想不出别的办法,眼看到手的一笔大买卖就快要落空了。霍英东只好硬着头皮去游说母亲,可母亲很坚决地拒绝了,并规劝他只要安心踏实地做好驳运生意就好,不要想那些虚无缥缈,没着没落的事情。

    霍英东对母亲极为孝顺,没有当面和母亲争辩。但是他左思右想,总觉得不甘心,于是他搭船过海,到九龙去找一位开工厂的朋友,希望这位朋友帮他做成这桩买卖。

    这位朋友一听,也对这笔生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提出和他一起去仓库看机器。看过后,朋友对霍英东说:“我看你也别到处找人借钱了,干脆四万港币,把这些机器卖给我算了。”

    虽然有些不太情愿,但是无奈之下霍英东只好答应了。于是,朋友当即支付给他四万港币,他从中抽出18000元给政府,拿到机器后,又运到朋友处。

    这笔“无本”的生意,最终为霍英东带来2.2万港币的收入,这在当时算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那时一个普通上班族的月薪不过是一两百元。可霍英东还是有些遗憾,因为之前他曾做过预测,如果是自己买下机器,再转手卖掉,至少能赚十万元。自从赢得了这第一桶金,霍英东时常周旋于物资拍卖场,参加投标,从事物资买卖,不时有所斩获,也从中尝到了不少的甜头。在帮母亲管理驳运生意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大客户,霍英东便极力向他们出售从拍卖场拍得的渔船、小艇,往往很快就能脱手,并从中得利。虽然从事物资买卖盈利高、赚钱快,是发家致富的一条捷径。但令霍英东感到遗憾的是,他的资金太少了,这也使得他失去了很多赚大钱的机会。同时他也意识到,搞战时剩余的物资拍卖毕竟是个短期生意,等物资剩下的越来越少时,机会也会随之减少。于是,霍英东又开始寻找新的生财之道

留言区(共0条)

暂无留言,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