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员定额法

商侍郎头像

发布时间:2022-04-10 00:00

阅读 2511 | 分类:管理学

合集: 人力资源规划方法与表单模板

定员定额法是在特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满足企业各岗位所需配备具有一定素质的各类人员预先设定限额的一种方法。

此类方法的基本原理如下。

规定时间内的工作总任务量=某类岗位所需人员数量×某类人员劳动效率

在企业的具体实践中,通常有如下表所示的5种核定企业定员人数的方法。

企业定员核算方法

企业定员核算方法

计算公式

说明

工作定额定员法

N=W/q*(1+R)

R为劳动生产率综合变动系数,由技术进步、经验积累、劳动技能等因素决定

劳动效率定员法

N=W/q*定额完成率*a(1-b)

a为出勤率,b为废品率

设备定员法

 

N=设备开动台数*每台设备开动班次/q*a(1-b)

设备开动台数是指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正常开动的设备台数,q为设备看管定额,a为出勤率,b为废品率

岗位定员法

N=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总和/工作班时间-个人需要及休息宽放时间

生产工作时间指工作布置、准备、作业及收尾时间的总和

比例定员法

N=T*q

T为该类员工服务对象人数,q为定员的标准比例

注:N为企业某岗位所需定员人数,W为特定时间段内的工作总任务量,q为企业定额标准。

其中,劳动效率定员法是根据岗位的工作量和劳动定额来计算所需人员数量的,特别适合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设备定员法则更适用于以机械操作为主、同时看管多台设备的工种;岗位定员法则适用于实行倒班制的生产型企业,根据开动的班次计算每班所需要的人员;而比例定员法是根据企业某类人员与另一类人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依存关系(例如食堂炊事员与就餐员工人数之间、医务人员与就诊人数之间等)原理来计算企业定员的,主要适用于企业食堂工作人员、卫生保健人员等具有服务性质的人员。

留言区(共0条)

暂无留言,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