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五个手指头均有经络分布,大拇指为手太阴肺经,食指为手阳明大肠经,中指为手厥阴心包经,无名指为手少阳三焦经,小指为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
中医认为拇指代表脾脏,食指代表肝脏,中指代表心脏,无名指代表肺脏,小指代表肾脏。
一、拇指:(脾、胃),五行属土
二、食指:(肝、胆),五行属木
三、中指:(心、小肠),五行属火
四、无名指:(肺、大肠),五行属金
五、小指:(肾、膀胱),五行属水
推五经有推、旋推两种手法。
直推:为泻法(或清法),以大拇指螺纹面从手指螺纹面向指根方向作直线推动,须连续而快速地推动,从指根退回螺纹面时不用力。直推法有清热泻实的作用,用于实证。
旋推:为补法。以大拇指螺纹面在手指螺纹面作顺时针方向推动,推动1圈为推1次,须连续而快速地推动。旋推法有温阳补虚的作用,用于虚证。
推动频率为每分钟200次左右.推动的节律要均匀,力度适中,以顺利推动并保持规定的频率为宜。
推手指五经:
1)脾经:
补脾 → 旋推大拇指指腹或推大拇指指腹从指尖推向指根[向心方向],
清补脾 → 来回推大拇指指腹,
清脾 → 推大拇指指腹从指根推向指尖[离心方向]
脾经只补或清补,不清。
脾经穴可主消化不良、呕吐、泄泻、伤食、痢疾。
2)肝经:
补肝 → 推食指从指尖推向指根[向心方向]
平肝 → 推食指从指根推向指尖[离心方向]
肝经只清不补,补肝以补肾代替。平肝就是清肝
可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
3)心经
补心 → 推中指从指尖推向指根[向心方向]
清心 → 推中指从指根推向指尖[离心方向]
心经不补也不清,一般情况不动
心经主治高热面赤、神昏烦躁,口舌生疮。
4)肺经
补肺 → 推无名指从指尖推向指根[向心方向]
清肺 → 推无名指从指根推向指尖[离心方向]
肺经一般不补,补则气满,只有肺气极度虚弱的时候才补。
可治感冒发烧、咳嗽、气喘痰鸣,自汗、盗汗、汗出气短。
5)肾经
补肾 → 推小指从指根推向指尖[离心方向]
清肾 → 【无】
肾经只补不清,并且是【离心方向】为补。
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五更泄泻,久泻,遗尿。
五脏虚实证推五经的方案
脾虚证:主补脾,次补心,补后加清心,再补肺,并清肝,兼补肾。适用于脾气虚、脾阳虚、寒湿困脾等证。
脾实证:主清脾,清后加补脾,次清心,再清肺,并清肝,兼补肾。适用于脾胃湿热、大肠湿热等证。
肝虚证:主补肾,次补心,补后加清心,再清肺,稍清肝,略补脾。适用于肝血虚、肝阴虚的病证。
肝实证:主清肝,次清心,再清肺,略补脾,并补肾。适用于肝气郁结、肝胆湿热、肝经实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证。
心虚证:主补心,补后加清心,次补脾,再补肾,兼清肝,略清肺。适用于心气虚、心血虚、心阳虚等证。
心实证 :主清心,次清肝,再清脾,清后加补脾,并清肺,兼补肾。适用于心火上炎、心阴虚内热、热陷心包等证。
肺虚证:主补肺,次补肾,再补脾,兼清心,并清肝。适用于肺气虚、肺阴虚等证。
肺实证:主清肺,次清肝,再清脾,兼清心,并补肾。适用于风热犯肺、痰热壅肺、痰湿阻肺、燥热伤肺、肝火犯肺等证。
肾虚证:主补肾,次补肺,稍清肝,略补脾。适用于肾阳虚、肾气虚、肾精不足等证。
肾实证:主清后溪(代清肾),次清肝,再清肺,兼清脾,稍清心。适用于下焦湿热、小肠湿热、膀胱湿热等证。
注:以上信息汇总自网络,纯用于爱好交流,正在自行尝试,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留言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