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
我眼中的“纽约客”【转】
   
 
吴集慧
  被约:
决战天球商业模拟_管理人员模拟培训_创业模拟_商战模拟_MBA模拟课程
一) 早上六点半的时候,开往曼哈顿方向的地铁已经人满为患了。这是早起去拍火车的T先生告诉我的。每当新的一天开始,曼哈顿这个在地图上看起来细细长长、甚至显得有些小气的岛屿,却一下子被上帝赋予了一股巨大磁石般的吸引力。从布鲁克林区,皇后区,布朗克斯区,斯塔登岛,以及隔河相望的新泽西州的人们,纷纷挤上不同的火车或者是地铁线,奔向这块纽约最繁华的地区。他们从地铁站急急忙忙地一路小跑出来,开始一天的新生活。有的钻进四十七街到五十街上高耸入云而又华丽的办公大楼,掏出特许的电磁钥匙,昂首步入宽敞明净的办公室;有的下了地铁又骑上自行车,在雨天也是如此,来到下东区靠近华埠的一栋公寓大楼里,打开位于一楼角落一间小办公室的铁门;有的来到餐馆,扎好头发,穿上工作服,手里拿着抹布,准备开始迎接一波又一波食客;当然,还有的便是从地球上每个角落里冒出来的游客,心怀着所有对纽约这个大都市的憧憬和向往,拿着被风吹乱的地图,开始他们又一天新的探索。 纽约的地铁是最肮脏的地铁。地下通道里弥漫的垃圾及排泄物混合而成的异味,仿佛在那里存在了百年,不知道一百零八年前纽约的第一条地下线路开通的时候,是否是同样的光景?在铁轨之间穿梭的硕大的老鼠,对热闹的地铁站里的人丝毫不觉的稀奇,无时不刻埋头于铁轨之间的垃圾堆和污水里,寻觅着它们自己的美食,这景象和那些在它们头顶的地面上那些过度肥胖的灰色鸽子一样。它们的头顶上除了鸽子,还有发霉的绿色墙皮。久经时间折磨的墙皮,朝不同的方向裂开,露出底下深色的基底,竟然呈现出一种斑驳破碎之美。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纽约的地铁又是最美丽的地铁。无数的艺术家在地铁站里用马赛克、雕塑、壁画、彩绘玻璃及铁花装饰着这座艺术之都最繁忙的交通系统。我曾经无意中看见几个地铁站里的艺术作品而大为惊叹,甚至产生过将纽约地铁艺术全部拍一遍的想法,最后因为太多而作罢。 肮脏也好,美丽也罢,纽约地铁是纽约客们出行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地铁也变成了一个万花筒,折射着纽约客的各色人生。有人说,富人不会坐地铁,因为他们有车。可是在拥挤的曼哈顿,轿车有时候也许比地铁还要慢。遇见下雨的天气,更是可以看见许多衣着光鲜的俊男靓女,焦急而尴尬地站在路边挥手拦车,这时候地铁的优势就变得十分明显了。即使是为了作秀,纽约的市长不也是偶尔坐一坐地铁,且也没有人给他让座么?所以在地铁里,什么样的人都有。 地下没有信号,大多数人便拿出各式的手机,平板电脑,书,杂志或者报纸,开始趁机弥补精神上的空虚;有的人也什么都不做,闭着眼睛睡觉。谁也不会对谁产生兴趣,大多数人都保持着沉默——开往法拉盛的7号线也许会是个例外,华人大都比较喜欢热闹,不甘寂寞的小孩子们也会插上一脚——但是这沉默有时候总会被打破。纽约地铁里罕有的不保持沉默的人,便是各式各样的“伸手要钱者”。称他们为“乞丐”似乎太不恰当,因为其中许多会表演各式节目来换取无动于衷的乘客哪怕一丁点的关注与同情,这也是坐纽约地铁的有趣之处;一个多月下来,我已经欣赏了不少“节目”了。唱歌的人占多数,种类也各异。西班牙风情的民歌不需要伴奏,一般一个胖胖的中年妇女开口便可以唱出来;跳街舞的需要劲爆一些的音乐,上次遇见的两个黑人小伙子,都带着俏皮的棒球帽,穿着宽松的衣服,一个把他的iPhone连进便携式音响里,另一个便开始在有限的空间里跳了起来,连车厢中间的钢管扶手也不放过,将自己倒挂在上面。最后二人都跳了起来,感染力极强的音乐诚然有些果效,许多人纷纷掏出一美元的纸币,放进它们的棒球帽里。还有变魔术的,那穿着黑色西服的男人看起来魔术水平并不高,还要不断大声吆喝来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如果他有观众的话——最后不巧的是,魔术快变完了,车也到站了,他失去了收钱的机会,乘客都像鱼一样纷纷溜出了车厢。他更像是表演了一场独白。还有一次遇见一个表演口技的,真是十分精彩,对着话筒的他嘴巴里吐出了直升机迫近的声音,逼真极了;到最后还模仿了一段地铁报站,惹得众人忍俊不禁,便又纷纷掏钱了。待他表演完毕,则拉开连接车厢中间的两道门,又移到下一节车厢去,不厌其烦地重演方才上演过的一幕。 表演乐器的人则通常不会在车厢里走动,而是在候车站台待着。乐器在地铁里不占优势,因为地铁的轰鸣通常可以淹没一切声音。而小提琴在频率上相较于其他乐器则有优势得的多,地铁艺术家们会选择车没有来的时候奏上一曲。一天夜里在雷克星顿大道-53街等地铁,远远听见欢快的小提琴声;走到站台尽头处看,发现是一个年轻人在拉琴;他不远处有另外两个等车的瘦削的年轻人,跟着舞曲的节奏就在站台上旁若无人地跳起舞来,那拉琴的年亲人拉的更起劲儿了,一曲完毕后跳舞的年轻人带头鼓起了掌;过了一会儿,跳舞的年轻人上车走了,又来了一对父子,那小孩子就跳的更肆无忌惮了,旁人都笑着看他。还有次我站在站台的一端,远远听见德彪西的《月光》响起,忙走了一段过去看,发现是一位华人艺术家坐在候车的木头椅子上,身旁的地上放着一个破旧的音响,放着《月光》的钢琴伴奏。法国印象派的音乐,经一位华人艺术家的手流出,再回荡于纽约破烂不堪的地铁里,竟融合产生了一种异样的美,我听着听着也不禁呆住了。 如果说这些地铁艺术家在遵守着交换原则,以自己的才华去换取路人的钱财,那么其他讨钱的人则和世界上所有大多数乞丐一样,抱着不劳而获的心态了——或者他们想通过展示自己的悲惨来换取旁人的同情。手里拿着写着“无家可归“纸板的人有很多,大多数是女人,有的手里还会牵一个小孩。对于这样看起来非常值得同情的人,大多数乘客反而不为所动。还有的流浪者干脆就躺在地铁站里,其中也有看起来四肢健全的壮年人。也许实际的纽约人信奉的人生哲学,便是依靠实力谋得生存罢?在我看来,坐得安安稳稳、西装革履的上班族是纽约客,穿梭在地铁车厢来回嘟囔着“我很饿 我没有家”的也是纽约客,在靠近地铁门的方形广告牌上印着的“Is Your Dog a Real New Yorker?"号召纽约人给宠物狗上牌照的广告也提醒着人们,成为一个真正的New Yorker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你要证明你是一个纽约客,至于那凭证是一把公寓的钥匙,还是其他,则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一整个车厢的人都可以被称为纽约客;这世界上难道不是许多人都客居他乡么? (二) 大多数人的美国梦都光鲜亮丽,不像纽约的地铁那样破败不堪。提起美国,也许人们脑中浮现出的总是那高举火炬的自由女神像。还记得无数的老电影里描绘新移民到达纽约的场景,总是一群小伙子站在船头,隐隐约约看见高耸的女神像——“看!我们到纽约啦!那自由民主的美利坚合众国!”无数电影浪漫的渲染,也难怪有了《Which Way Home》(一部讲述墨西哥及其他南美地区的儿童冒死穿越美墨边境,希望永远留在美国的纪录片)里采访者和一个叫Kevin的小男孩的对话: Have you ever been in the US before? 你去过美国吗? Never. 从来没有 How do you imagine the US? 你想像中的美国是什么样子? WOW. big towers. A great city. Cities. Huge ones. 哇哦。摩天大楼。一座巨大的城市...城市,大城市 How do you know it’s like that? 你怎么知道是那样的呢? Because they show them on TV, and in movies. And now I want to see it live. 因为他们在电视和电影里就是那样放的啊,现在我想亲眼看看。 Which part do you wanna see most? 你最想看的是什么地方? God, I want to see all cities. Not only to see, but to stay there forever, if possible 天啊,我想看所有的城市。不只是看,我想永远留在那里,如果可能的话。 Any special place you wanna go? 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想去吗? Manhanttan. 曼哈顿。 好一个曼哈顿,造就了无数局外人对于美国的幻想。当我在某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夜晚,和其他好奇而兴奋的游客一样,登上洛克菲勒中心GE大楼的顶端,看着脚下一栋又一栋发出金色光芒的摩天大楼,我也产生了一种征服纽约的错觉;不远处,修建于大萧条时期左右的克莱斯勒大楼和帝国大厦的顶部已经亮起了璀璨夺目的灯光,1930年代的恐慌和低落不复存在,留下的除了荣耀,还是荣耀。 让纽约引以为豪的不只是宏伟的钢筋水泥大楼,那座矗立在曼哈顿岛南部的自由女神像更是游客们必须去朝拜的圣地。我去的时候还是冬末,空气里还有一丝寒意,但这并不妨碍游客对自由女神像的热情。游客大多来自外地,这是常情;就像北京人不会总去长城,武汉人不会总去黄鹤楼一样,纽约人肯定早已经习惯了这座静静站在小岛上的女神。然而怀抱极大热情的游客们则依旧排着长队,在冬末微弱的阳光里攒着手中的轮渡票。船在海上摇摇晃晃,站在布鲁克林大桥公园时看到的只有一丁点的女神像,那时候随着船的迫近而显得愈加宏伟和硕大;她身上奇异的绿色,更让人无法想象她刚刚落脚美国时所散发的铜原本的光泽。时间洗刷了很多东西,却也许没有磨去她身上象征的自由的精神。无数人站在那个小
声明:该文及以下回复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五略商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转自《五略商书》,作者吴集慧!
0人评论,点击参与
  相关阅读
成功的“三大定律”:荷花定律、竹
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
自奉宁过于俭,待人宁过于厚,与人
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 飞黄
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北京商书策管理咨询,专业的精益生产咨询、人力资源咨询、企业内训
约课
讲师
学院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