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非有200多家中餐館,遍布全國各大中城市,僅約翰內斯堡就有130家左右。與其他國家相同,南非的中餐館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經歷了一個發展壯大的過程。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南非的中餐館帶有深深的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的烙印。 南非的中餐館有六七十年的歷史,主要開設在約翰內斯堡的專員街───中國城。以前南非的中餐業主要面向當地白人,亞裔人和黑人是吃不起中餐的。盡管白人鐘情中餐,但南非的種族歧視法剝奪了非白人的財產所有權,當時被列入“二等公民”的中國人是無權開設餐館的,必須找到一個白人作為餐館的“主人”方可經營。這樣,當中餐館生意紅火、財源滾滾之時,那個中餐館名義所有者的白人就可以根據法律隨時將中餐館據為己有。中國人是不愿意此類事情發生的,因此不愿將生意做大做好,這無疑嚴重影響了中餐業的正常發展。 20世紀80年代以后,南非華人取得了“名譽白人”的待遇,可以自己開辦和擁有中餐館了。1998年1月1日,中南兩國建立了正式外交關系,來南非經商和謀生的華人迅猛增加,中餐館也如雨后春筍般增多。據南非華人餐飲業公會會長黎慶輝介紹,南非的中餐館無論從餐館裝潢、飯菜品質和服務態度來講都是一流的。目前,除英國、法國、西班牙外,歐洲其他國家的中餐館都只相當于南非20世紀80年代時中餐館的水平。 但南非的中餐業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多面手的全能廚師缺乏,二是餐館鋪面的租金過高。黎會長說,從國內初來乍到的廚師,盡管水平很高,但語言不通往往使水平不能全面發揮。另外,國內的不少廚師是單打一,而國外需要多面手,一個人要能頂几個人才行,不然成本太高,因為一個中國廚師的薪水是當地黑人工人的5倍至8倍。除新舊中國城外,南非的中餐館大都位于大型的購物中心內,租金偏高自不待言。除租金外,每月還要交納衛生費、保安費等管理費。廚師和租金的問題一直制約著南非中餐業的發展,加上去年南非貨幣貶值幅度較大,約翰內斯堡已有十几家中餐館停業了。 隨著中國向南非開放旅游市場,中國游客的到來必將促使更多的中餐館問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