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
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长鳍吻鮈繁殖技术再获进展 已先后成功催产6批次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
  被约:
决战天球商业模拟_管理人员模拟培训_创业模拟_商战模拟_MBA模拟课程
    从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获悉,自今年4月4日长江特有鱼类长鳍吻鮈在中华鲟研究所率先实现人工繁殖迄今,已先后成功催产6批次,其中第6批全部为研究所2012年收集驯养的长鳍吻鮈亲鱼,经过两年流水套养驯化,突破了人工驯养性腺成熟难题。
    据介绍,自4月起,中华鲟研究所先后分8个批次对260尾长鳍吻鮈进行了人工催产。繁殖试验共获得受精卵102000余粒,受精率在50.5%~98.9%,孵化率在26.4%~48.1%,孵化出鱼苗总数约34700尾。在成功催产的第6批鱼中,有30尾性腺发育成熟,获得受精卵4000枚,出苗约3200尾。目前,亲鱼、鱼苗存活情况良好,稚鱼已开口摄食,正在进行亲鱼康复和稚鱼培育的有关试验。
    该项目研究初步形成了野生长鳍吻鮈收集、暂养、运输、康复、驯养、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技术体系,填补了此项研究的空白,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长鳍吻鮈俗称洋鱼、土耗子,主要分布于金沙江、乌江下游以及长江上游的干、支流水系,是长江上游江段特有的底栖性鱼类,也是长江中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保护区指标性物种,在上游鱼类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金沙江干流下游河段梯级开发鱼类增殖放流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生态补偿方案》中,明确将长江中上游特有代表种长鳍吻鮈等9种鱼类作为三峡集团金沙江水电开发中的重要放流品种。近年来,中华鲟研究所针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开展了系列研究,尤其将人工繁育技术未突破的长鳍吻鮈、圆口铜鱼列为重点攻关对象,先后开展了野生长鳍吻鮈资源量分布和产卵场调查、长途抗应激运输、池塘生态网箱驯养、流水套养、亲鱼强化培育、性腺发育调控以及人工催产繁殖等一系列研究工作。
声明:该文及以下回复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五略商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转自《五略商书》,作者中国长江三峡集团!
0人评论,点击参与
  相关阅读
成功的“三大定律”:荷花定律、竹
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
自奉宁过于俭,待人宁过于厚,与人
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 飞黄
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北京商书策管理咨询,专业的精益生产咨询、人力资源咨询、企业内训
约课
讲师
学院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