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鲁普效应(Stroop effect)在心理学中指优势反应对非优势反应的干扰。斯特鲁普效应(Stroop effect)在心理学中指优势反应对非优势反应的干扰。例如当测试者被要求回答有颜色意义的字体的颜色时,回答字本身的意义为优势反应,而回答字体颜色为非优势反应,若字体颜色与字意不同,被测者往往会反应速度下降,出错率上升。
由于优势反应的干扰,个体难以迅速准确对非优势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叫“斯特鲁普效应”,因为这个效应是斯特鲁普发现的,故以其名斯特鲁普效应。
Stroop效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觉任务。该效应是指,当词的印刷颜色与词的意义相冲突,而任务是命名印刷颜色时,被试的反应要慢。 Stroop(1935)最早证明了这种效应。他发现,人们命名100个冲突词的墨水颜色,平均要花110秒的时间。相比之下,命名100个实心彩色正方形的墨水颜色,平均只需63秒。二者之间47秒的差异代表Stroop干扰量或Stroop效应量。 同年青人相比,老年人有较大的Stroop干扰效应。
最常见的斯特鲁普效应就是在文字斯特鲁普测试中:有几个不同的表示颜色的文字,例如红、黄、绿、黑,但是如果把红两个字涂上黄、黄这两个字涂上绿……随后让你回答字体颜色是出来你就会反应速度减慢,而且会很困难。
这是因为你对文字意义的反应更快(优势反应),而你识别颜色的反应更慢(非优势反应)。
如今经常用各种斯特鲁普实验(不同版本的斯特鲁普测试,又称不同范式)来测试被试的执行功能中抑制能力。如:用情绪Stroop范式研究烧伤患者的认知障碍。
Stroop干扰量已经被用作估计抑制系统效能的一种指标。干扰量越大,抑制效能越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