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学院 |
![]() |
管理与制度文化 |
![]() |
|
只想做个管理界的伯乐 |
![]() |
前不久在报上看到一条新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惟一的女儿、王储查尔斯的妹妹安妮公主,在与其夫君带着数只爱犬去温莎堡皇家公园散步时,其中一只调皮的小猎犬突然挣脱绳子,攻击了刚好经过的一对夫妇,并咬伤了其中一人的腿部。按照英国的法律,只要狗"失去控制,袭击某人,理论上可能对别人造成伤害",不论是否真的造成了伤害,狗的主人都应该负一定的法律责任。安妮公主夫妇这次事件的情况比较严重,受害夫妇毫不留情地将他们告上了法庭,而且法庭已经受理了此案,向安妮公主夫妇发出了传票,要求他们出庭受审。他们将面临5000英镑的罚款和6个月的监禁。 放下报纸,我不禁长思。"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条沿袭了数千年的制度,在今天这个讲究法制的世界里,更是无可厚非。制度,在辞海中解释为"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确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今天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里,要想站稳脚跟,要想永葆自己的纯洁性,没有刚劲有力的法度的制约、束缚和规范,那是很困难的。毕竟,太多太多的灯红酒绿、太多太多的奸诈肮脏在向着我们频频"暗送秋波",一不注意,就将名损人亡,遗臭千古。 对于企业也是如此,一套"刚性"的制度,便是在员工的认可下,使管理者的意愿得以彻底贯彻执行,使企业管理中那些不可避免的矛盾从人与人之间弱化为人与制度之间,以此更好地约束、管理和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更好地进行生产、工作,最终达到企业以及企业成员的兴盛、发达和富裕。 那么,有了一套"刚硬"的制度,是否就说明一个企业的管理机制已经完善、成功了呢?答案自然是否。这里还涉及一个关于文化的问题。 企业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人不同于物,人是有感情有思想有理念的。作为企业的一员,企业的状况体现的也就是自己的状况,企业的发展也就是自己的发展,为了自己的利益,我们员工就只有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利益,这种精神就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所在,其实也就是我们制定制度的目的。 企业文化是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和指导企业经营的灵魂和法宝,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促进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并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手段、目标具有导向作用,对不符合企业健康发展的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具有自我调节和免疫作用,并通过制度文化的激励和约束的杠杆作用来使团队和个人义无反顾地朝着融会于团队目标、个人目标方向而奋斗,决定有形价值并超越其价值的保障。企业越大,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就越为突出,它是新时期企业的一种最高境界的管理。 企业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矛盾,是企业管理的另一个突出问题。被管理者的地位和身份往往使现代社会的人们所不满意,他们期望人们看到自己的价值,希望自己是企业的主人,而企业文化正是将他们的愿望变成为现实。如今的企业,已经不是领导者单纯地下达命令或独断地推行业务的企业。 美国企业家考尔松认为,现代企业家必须充分认识自己权力的来源和清楚地了解员工的心理。他说:上级的权威是由下级赐予的,一个政治家拥有自己的选民,一个企业家同样有自己的选民--"员工",他们虽无权直接"选举"总裁,但可以"选举"将工作做得好还是坏。传统的理性管理强调制度的"硬"管理。这些制度虽说是企业最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反映,但是由于它对企业成员行为的调整范围有限,而且它具有"刚性"特征,很少顾及人的复杂的实际情况与全方面的需要,因此不具备焕发企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功能。企业文化却是在"硬"管理的基础上拓宽了管理的"非制度"因素,实行"软"约束。 由此可见,我们的制度与我们的文化有着辩证的统一关系:管理促进文化,反过来文化又影响着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想想,我们强调制度"硬"管理的目的是要使员工真正树立起主人翁意识,让员工站在主人翁的角度进行生产和生存。假如,人人都具备了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人人都为我们企业的存在发展而大公无私、尽职尽责,那我们"刚性"的制度管理还有必要吗? "制度"和"文化",就好像是企业的两只手,在一段时期内任何一只削弱都不行。, |
声明:该文及以下回复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五略商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转自《五略商书》,作者商侍郎! |
|
相关阅读 |
![]() |
苏州高中全科辅导一对一培训班中小
|
![]() |
工信部—2024ICT中国·高层
|
![]() |
2024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物流节在
|
![]() |
专业传感器—2024上海国际车用
|
![]() |
亚洲物流双年展/2024上海国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