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
中国大型飞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路汉雨
  被约:0
实名认证
专家认证
营销界的宠儿
决战天球商业模拟_管理人员模拟培训_创业模拟_商战模拟_MBA模拟课程

  研制大飞机是历届中国政府都考虑和讨论过的问题,并分别做出过不同程度

的努力,但却上马下马,屡战屡败。2004年,大飞机再次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

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表明了本届政府振兴民用航空工业的意愿。

  大飞机项目的成败关系到国家重大利益,有关这个项目的决策必须符合国家

的长期战略目标。为有利于国家的决策,北京大学政府与企业研究所所长路风教

授去年底对中国大型飞机的历史与发展战略进行了调研,并于最近完成《中国大

型飞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该报告以学者的独立研究形式,对大飞机项目的意

义、历史教训以及战略决策的原则等问题做出分析和建议。

  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为思考大飞机项目提供一个理论框架,通过

对国际有关技术进步的主流理论进行概括,说明提高和增强中国的技术能力是经

济发展、政治独立和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第二部分是对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几十

年历史经验的分析,总结出三大历史教训;第三部分在理论框架和历史教训的基

础上,阐明对发展大飞机工业的四项建议。经授权,本刊对此报告予以摘要发表

,因篇幅所限,删去理论性为主的第一部分,第二、三部分亦有节略。

  此报告的调研和写作得到郭丽岩(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和彭

冬玲(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的协助。报告的观点只代表学者

的独立立场,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目的是从理论上和历史教训上澄

清是非,为国家的重大决策提供思路。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大飞机是国家项目,不是任何部门或地区的项目。所谓

“重大专项”,指的是由国家提出、资助并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而实施的项目。

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国家对于大飞机项目所规定的战略目标应该是开发大型民

用客机。航空工业几十年来的争论焦点不是军用飞机,而是大型民用飞机,历次

引发上不上“大飞机”争论的导火索都是中国要不要开发大型客机的问题。

  上大飞机项目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一个历史转折点的开始,标志着中国的工

业发展从依赖外国技术转向自主创新、从陷入低端经济活动开始奋起向高端领域

爬升。因此,这个项目的战略目标必须从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意义上去理解

  大型民用客机是航空工业的王冠,技术最复杂,质量要求最高,涉及的经济

利益也最大。对于大飞机项目,国家战略目标的实质不仅仅是开发出产品,而应

该是以国家重大专项的形式动员全国的力量,建立起大飞机技术能力赖以生成、

发展和提高的产品开发平台,并以竞争性企业的组织形式,通过不断的产品开发

和技术进步实现产业化,最终在这个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工业领域形成与美国和

欧洲的鼎足之势。

  与许多人所幻想的相反,技术能力并不能通过自由市场机制而自动获得。原

因在于技术能力是组织内生的,其重要成分只能来自经验的缄默知识,所以,大

量公开流动的技术信息与能够利用这些信息的技术能力是两码事。此外,由于与

先进国家的差距形成能力壁垒,后进国家的企业在对技术学习进行投资时会面临

巨大的风险。因此,正如所有成功实现赶超国家的历史经验所证明的那样,技术

能力的发展要靠高强度的技术学习、富于进取精神的企业战略和坚定不移的国家

意志。这既是在关键领域实施国家重大专项的意义所在,也是大飞机项目能够成

功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大飞机项目如果成功,将振兴中国的航空工业及其一系列相关的工业,将会

在包括服务在内的相关领域创造出大量高收入的工作岗位。不仅如此,大飞机项

目的成功还会使中国的空中力量发生质的飞跃,使中国在军事上更为安全。因此

,由大飞机项目所推动的航空工业技术能力的跃升,将不仅足以使中国在世界经

济中的地位发生结构性变化,而且将为保证中国的政治独立和国家主权提供强大

的手段。这是一个强国之项目。

  大飞机项目涉及国家重大利益,是国家的重大决策。正是由于这个项目关系

重大,所以也具有较大的风险。大飞机项目能否成功还要取决于若干因素,首要

在于战略决策是否正确。面对未来的风险,分析和总结历史经验是降低不确定性

和避免战略决策失误的重要方法。本报告通过对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几十年经验的

分析,概括出与目前大飞机项目决策有关的三大历史教训,并以历史为鉴,最后

对发展大飞机工业的战略提出四项建议。

  中国发展大飞机工业的三大历史教训

  新中国的航空工业有50多年的历史,具有仅次于美国、俄罗斯的产业规模,

全行业有50多万就业人员,34个部级研究所、50个厂级研究所和100多个大中型企

业,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38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风洞试验基地

之一。但中国航空工业却在民用飞机领域走了20多年被称为"屡战屡败"或"屡败屡

战"的道路。不理解这个过程的形成因素,就无以判断当前各种争论观点的是非曲

直,也无法把握面向未来战略的决策原则。

  理解中国航空工业的历史,1970年上马、1980年试飞成功而又于1985年被迫

下马的运10项目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历史事件。运10是堪比"两弹一星"的国家重大

项目,分析其成败的前因后果是理解中国航空工业存在什么问题的一把钥匙。因

此,本部分首先以运10项目为线索,分析和概括出有关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

三大历史教训。

  教训一:运10下马丢掉的不是一个产品,而是技术能力赖以发展的开发平台

  中国航空工业历史上的一块伤疤是运10.对于运10,过去有许多恩恩怨怨,现

在也有许多争论。但是,几乎所有的争论只是围绕着产品的优缺点说来说去,却

掩盖了更为重要的技术能力问题。例如,对运10下马的一种官方解释是:"1981年

初,民航总局对运10型飞机研制提出意见,认为该机还有不少重大技术问题有待

解决,其中如影响安全和经济性能的全机疲劳试验尚未进行,飞机性能还要通过

大量试飞才能验收,机上4大系统还缺乏试验数据,有些机载设备还存在问题等等

,继续研制类似波音707型水平的飞机是否可取,需要斟酌。因此,1985年2月国

家决定运10型飞机停止研制".但从技术能力发展的角度看,这样的解释就像是说

:一个刚开始学步的婴儿,因为还没有最后证明他今后是否能够步履矫健,所以

不许生存。

  从技术能力发展的角度看,运10不仅是一个机型,而且是中国第一个大型民

用飞机的产品开发平台。也就是说,运10既是当时中国航空技术能力的体现,也

是进一步提高技术能力的

声明:该文及以下回复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五略商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转自《五略商书》,作者路汉雨!
0人评论,点击参与
  相关阅读
苏州高中全科辅导一对一培训班中小
工信部—2024ICT中国·高层
2024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物流节在
专业传感器—2024上海国际车用
亚洲物流双年展/2024上海国际
北京商书策管理咨询,专业的精益生产咨询、人力资源咨询、企业内训
约课
讲师
学院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