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
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管理的七大启示
   
 
董立杰
  被约:37
实名认证
专家认证
精益管理咨询师,五略管理法创始人
  查看专辑《管不住的理》的全部文章  
决战天球商业模拟_管理人员模拟培训_创业模拟_商战模拟_MBA模拟课程

2020庚子鼠年,本当新春万物生发、欣欣向荣之际,一场突发的新型冠状肺炎却横行祖国。疫情自武汉、湖北境内迅速向全国乃至国外蔓延,与疫情的博弈目前仍在艰难地进行着,对中国经济和各行业生产经营活动均带来很大冲击和影响。

为有效防控疫情蔓延,党和国家果断决策,采取了极其严厉的防控举措。目前来看,对本次疫情的防控远远超过了当年的SARS,中央多次召开常委会,采取了诸如封城、采取战时体制等措施,是建国以来历史之未见,也是世界之罕见。

作为一位企业人,在这一切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企业经营中需要注意的七个方面,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1 危机意识须长存

有人说这次疫情是黑天鹅事件,甚至是黑狗熊事件,在我看来其实不然。虽然目前尚未有确定的病毒来源可供参考,但这次疫情的发生有它的偶然性,更有他的必然性。

偶然性是指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不可预知的病毒发作,也不知道会是哪种病毒发作,更不知道会在哪里发作,所以每次未知传染病毒发作时,都会发展为疫情。

必然性是指其实人类都知道在我们周围遍布病毒,每次疫情过去后,人们就会逐渐的放松警惕,这就给了其他病毒侵袭的机会。只要你不在意,“总有一款适合你”。在疫情里,我们严防死守,等于把所有病毒拒之门外,但我们松懈的时候,必然还会受到攻击。

那么对企业来说,这就叫做危机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惶者生存,危机意识的存在,可以让企业预防失败,保持持久而旺盛的战斗力。如果我们仅仅把“居安思危”挂在嘴边的话,那放心,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已。

在我们企业周围、在企业家周围也是遍布的,有些今天看来很细微的事情,可能明天成为企业的“蚁穴”,一溃千里。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把“思危”落到实处。

这就需要:

(1)危机应对制度:企业除了要对变动的、不确定的、复杂的、模糊的事情时时关注,做好预见与应对预案,更要从这些信息中实时捕捉可能成为定时炸弹的信息。

(2)危机模型的建立:经常假想一些危机的到来看起来很费资源、很可笑,但是十年不准备,抵不上一朝危机带来的打击。比如给汽车缴纳保险,有人总感觉自己不会出事,所以很多人不缴纳三者(或者保额较低),不缴纳车损,但是以一次事故的损失让你几十年的节约加倍偿还。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有准备的人才能“有机”,没准备的人只有“危”。17年前我们遇到了非典,虽然我们痛恨非典带来的灾难,但是我们可能还要感谢非典,因为那次的宝贵经验,让我们在应对新冠肺炎的时候有了可参考的模型和方法,所以在疫情面前我们做的比其他国家都出色。

每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遇到过危机,资金的,人才的,市场的,不一二足。但是我们有没有痛定思痛,把这些危机的处理和应对模型化,就成为我们应对未来危机的关键。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危机意识长存,企业才可基业长青。

1.2 安全管理无小事

新冠肺炎在发病之初,就有人已经提出来这可能是一种新的病毒,甚至会爆发瘟疫,但是我们武汉的相关部门和人员是怎么处理的呢,这个大家都知道。

在面对生病安全的时候,没有一件事是小事,必须马上重视,如果后来得力的防控措施提前实施的话,试想会有后来这么严重的后果吗?

“宁可浪费千万,不可轻视一人”,这句话应该成为安全意识的真理。那么在企业里,我们是否也有这样的意识呢?

消防安全隐患、生产安全隐患、电气事故隐患、特种设备安全隐患,这些因素在企业里经常造成触电、磕碰、烫伤、危化品灼伤、中毒窒息等安全责任,可是我们每次回头分析的时候都会发现,这些原本都可以避免。

我们的工作都注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些安全隐患也会积少成多,只要我们不足够重视,最终会导致事故,甚至“机毁人亡”。又有多少企业可以承受这种后果呢,日本造车企业高田公司员工一度达到了5万人,但因为不重视安全气囊的设计,最终倒闭。白银龙头上市企业兴业矿业(000426.SZ)重要子公司曾发生重大运输安全事故,结果连累母公司兴业矿业破产重组。

这样的教训不少,安全环保应成为企业最重视的环节,也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没有之一。

1.3 优先处事缓追责

这次新冠疫情,让整个湖北省管理层为之地震,什么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国家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优先处置疫情方面。即使原管理层变动,即使有不称职的干部,国家并没有马上追责,而是先让能者上,先解决问题,先凝聚人心,这也是我们能快速控制住疫情的关键所在。

这样的处理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态度,什么最重要?解决问题最重要,至于谁担责任、担不但责任在其次,甚至可以只总结教训不追究责任。

又有多少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做好这一点呢?

责任,经常是压倒优秀人才,尤其是基层优秀人才的大山。我们看到有些企业制度复杂、流程冗长、责任非常明晰、处罚特别明确,但这些企业一定是基层死气沉沉、中层畏首畏尾、高层裹足不前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我们追求责任意识,追求责任心,追求有责任心的人,这些都不错,但是我们对责任心的定义要清楚。真正的责任心是在一个合适的环境里,大部分人都愿意去努力做事,并愿意承担带来的风险。记住,环境最重要,而让人愿意承担所带来的风险是环境赋予的一种本能。

遇到问题,首先要解决好问题。追究责任是为了在今后避免发生类似问题,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必要手段。不要因为追究责任,而导致问题没有解决,甚至导致问题扩大话。

任何问题的根源都是体系的不当导致的,一定要培育解决问题的氛围和环境!

很多公司就是最后找原因变成了找责任人,那么谁还会主动去发现解决问题呢?

员工的岗位创新难免会出现失误和错误,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容错机制,这样员工在岗位创新的时候才敢想敢干。

1.4 激活一线重民声

从非典到新冠,我国在处置疫情方面都是广泛的听取一线医务人员、防疫人员的意见和心声,有很多“小人物”提出了好的方法,解决了大问题,这就是集思广益。

在我们企业里,基层有很多优秀的员工,他们有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他们每天和生产线朝夕相处,与设备、产品“情同母子”,所以他们也是最熟悉情况的。而管理者一是要建立让大家提出好点子的环境(制度、氛围),二是要善于听取,并且善于辨别,“让听得到炮火的人说话。”。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那是原始的火车了,怎么快也就那速度。再来看看动车,每节车厢都是动力,所有车厢一起前行,才有了300多公里的时速。

我们崇尚英雄,但是英雄是需要时势的,并不是每个企业都会遇到英雄,所以我们要把每位员工都当做英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层级逐渐增多,业务单元逐渐复杂,而管理风格却越发专制。这导致的结果就是高层接到的信息都是二手信息,都是经过层层过滤和筛选后的信息,很可能就会过时、失真、扭曲。

所以我们一定要让一线员工愿意说话,并赋予一线更大的建议权和自主权,并帮他们扫除每个建议、每个创新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还收获了一批人心,一批人才,何乐而不为?

1.5 人才梯队板凳深

新冠疫情初期反应慢,效果差,但后续动作“长江三叠浪”,出手有力,效果明显,着彰显了我国这几十年在科技、医疗、工业、工业等方面的实力和厚度。一个星期建起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除了战争期间,这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是非常难办的,但我们做到了,在和平年代做到了。

澳大利亚一场山火几个月都扑不灭,上亿的动物死亡;美国来一次飓风,无数人无家可归;非洲一场蝗灾,政府束手无措,只能听天由命。再看看我国,不管是疫情、地震、洪水、蝗灾,天灾人祸都会得到快速的响应和应对。难道澳大利亚们不想快速应对吗,也想,对不起,人不够,机构不健全,人才更不够。

为什么有的企业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即使出现了大面积的人才流失,但是还能照样“置之死地而后生”,经过努力,快速的复兴,这是因为人才厚度合理,人才梯队合理,文化厚度合理,有人就有一切。

面对危机的临时考试,企业可选的方式也就三种:

一是承受煎熬,活着;

二是解决问题,活了;

三是化危为机,活好。

企业选择哪种活法其实并不重要,因为这不取决于你的决心,而是取决于你所拥有的资源厚度,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源厚度。

1.6 沟通决策同根生

疫情发展到后来,我们就可以看出早期的舆论宣传起到了重要的反作用,更何况还出现了八个人的故事。而且最初的疫情数据,我们很难确保做到了很好地组织和解读、传递和反馈,所以一定会影响到后期的决策。

沟通不畅,一定就会决策失误,谁也跳不出这个围城。

在一个企业里面,良好的沟通,能够在管理人员和下属之间创造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通道,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会,让员工对企业有更强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增强了在企业中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带动企业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发展方向。企业要重视沟通,强调沟通,加强沟通的主动性和互动性,提供沟通的渠道,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决策是有风险的,所以必须有足够的、正确的信息作保障,决策才可能正确,决策的风险才可能可控可承受。

1.7 组织精神是命脉

疫情开始的失控情况,如果相关人士能坚持真理和职业操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我相信现在的情况一定会更好,这就是领导精神、企业家精神。

而后期我们的抗疫团队所表现出来的舍己为人、不怕希望、不怕感染,舍小家而顾大家的精神,全民一心,才能够最终战胜疫情,这些让人忍不住感动流泪的最可爱的人和最可敬的事情,这就是组织精神。

在企业中,打造一支有领导精神的管理者团队至关重要。市场是多变的,决策也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进行的,流程、职责和制度都有一定的滞后性和潜在的漏洞,破解和应对唯有在领导精神带领下的组织精神。

德鲁克说过:组织精神能唤醒员工内在的奉献精神,激励他们努力付出,决定员工究竟会全力以赴还是敷衍了事。越是困难面前,精神的力量就越发重要。

我们在那些快速发展、基业长青的企业中,都一定能找到支撑他们发展、前进的组织精神。

一句话总结:每次灾难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示,每次困难都是社会对企业的警示,每次总结都是自己对自己的警示。

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管理的七大启示-管不住的理-董立杰-五略商书
声明:该文及以下回复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五略商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转自《五略商书》,作者董立杰!
1人评论,点击参与
  相关阅读
绿色管理
管理学
商标近似的判断标准,不懂会吃大亏
制造业运营管理概念与要素大全
为什么很多人一生停留在“打工赚钱
北京商书策管理咨询,专业的精益生产咨询、人力资源咨询、企业内训
约课
讲师
学院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