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段时间,我很早便上床睡觉,闭上眼睛,盖好被子,想着在几分钟之内进入梦乡。屋子里寂静无声,窗外树叶婆娑,沙沙作响。我仿佛又回到了中学时代见到了许久未见的人,与他们久别重逢,彻夜长谈。过了很久,我以为自己已经睡着了,却又在不经意间,突然想到普鲁斯特在暗夜里失眠时的思绪万千。初读《追忆似水年华》这部书,似乎就是在不久之前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午后,但仔细一想却已是时隔数年的事了,如此说来,我便觉得时光飞逝,恍若隔世一般。曾经那个夏日午后是永远不会再有的了,但对普鲁斯特的痴迷却从那时起便与日俱增。
《追忆似水年华》这部鸿篇巨著不仅凝聚了作者普鲁斯特的毕生心血,与此同时,它更是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法国社会的人生百态,人情冷暖。于我而言,最令人着迷的地方无疑是书中那大段的内心独白,普鲁斯特用他独一无二的写作天赋对文字加以重新地排列组合,使得人类最微妙最复杂的情感也能在他笔下流动自如。表面上看似晦涩难懂的文字,实则在字里行间处处夹杂着对情与爱的考量与解剖。当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之时,往往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意识的缓缓流动,情感的纵横交错,读来不由沉醉其中,欲罢不能。
开篇部分普鲁斯特围绕睡觉前这个看似微不足道,平淡无奇的生活场景对主人公马赛尔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心理分析,通过对书中的事,火车的鸣笛,病羁异乡的游子,房间内木器家具的开裂声,童年时期姨公拽头发的场景,梦中女人的倩影以及不同季节的房间等一系列回忆想象的大量描写,作者竟把失眠后的一种复杂心理过程刻画的活灵活现,入木三分。而对于那些曾经失眠或正在经历失眠的普通人来说,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甚至是连他们自身都无法意识到的微妙心理过程竟然在普鲁斯特的笔下以一种文字的形式如此真实的被记录了下来,这本身就是多么让人匪夷所思的,惊叹不已的天才创作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普鲁斯特更像是一位深谙医术,精通解剖的外科医生,他对人体的器官脉络了如指掌,切割手法精准确切,在他眼中,解剖的过程远远要比结果重要的多。正是因为如此,在《追忆似水年华》这部伟大的巨著中,这种对不同场景中人物心理微妙变化的精准剖析手法贯穿了全书的始终。年少时在贡布雷睡觉之前的唯一安慰就是妈妈的晚安吻,可当这种幸福惯例被不速之客斯万先生的来访打断时,“我”内心所感到的不悦,对妈妈上楼来的期待,写信之后没有回复的希望破灭,独自等待妈妈的痛苦,以及最后意外得到妈妈陪伴的喜悦,在这转瞬即逝的晚饭时光中,主人公马塞尔所受到的心理折磨却仿佛经历了一个世纪之久。这种情感上的无尽折磨和斯万先生爱上交际花奥黛特后所体会到的幸福,嫉妒,绝望再到希望的微妙心理几乎如出一辙。所谓爱情不过是自己想象的产物,而恰恰是这想象不停地在添油加醋,使原本不算好看的奥黛特在斯万心里变得神秘美丽,独一无二。自此,斯万的爱便开始在想象与现实的边缘永无止尽的自我折磨。而反观主人公马塞尔在初恋情人吉尔贝特与后来的女友阿尔贝蒂娜之间产生的种种情愫与遐想,又何尝不是这般相似呢!我想斯万和马塞尔更像是一个小小的缩影,被这种复杂情感所缠绕的还有那无数的芸芸众生吧?
法国著名评论家法郎士曾说“人生太短,普鲁斯特太长”。就是这么简短的一句话却说出了众多读者的心声,《追忆似水年华》篇幅巨大,语言晦涩,某种花费大量时间阅读却依旧似懂非懂的焦躁不安常常让读者们望而却步或中途放弃。但是在我看来,即使生命如昙花般短暂,也要奋力填补未读普鲁斯特之遗憾。《追忆似水年华》就像是一杯历史悠久的香醇美酒,惟有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其独特的韵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