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成本观与美国的成本观历来不同,一是日本经济发展落后于美国经济,要想超越前者越是要加强经营管理,比如企业文化就是在日本企业经营管理中实践出来的全新的企业管理思想。二是日本人天生有一种做事追求极致的精神,有时甚至在国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 回到成本问题上来,美国的成本观是售价=成本+利润,是以布郎的标准成本管理方法为理论指导的。所以,企业获得利润的唯一办法就是在标准成本的基础上加上利润,而标准成本本身是不能轻易改变的。而在日本企业则是另一个实质一样但形式不同的公式,利润=售价-成本。对于日本企业来说,成本越低,利润就会越高。这种成本观首先评估产品市场功能、市场需求的质量水平和市场愿意支付的价格,然后尽可能的压缩产品的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所以到了20世纪80年代,当日本的产品以几乎低于美国产品标准成本的价格在市场上竞相出现时,美国制造业整体马上就感到手足无措了。 说完这些背景,大家才会更好的理解所谓“身强体健”的经营原则。也就容易理解稻盛和夫为啥喜欢用二手机器设备。 京瓷创立初期,小到办公桌椅大到机器设备都是用的二手货,这一点连我们最小的创业企业也不容易做到,新企业办公桌椅怎么可能不用新的呢,这会让别人瞧不起的,这其实也是虚荣心在作怪。稻盛和夫去美国参观时,美国工厂引进的是德国制造的高速度、高性能的设备,齐唰唰的排列着,那富有节奏感的运动让稻盛和夫也惊叹不已。但当了解到设备的价格时,稻盛和夫马上就算了笔账,京瓷用的二手设备虽然效率是德国设备的一半,但价格是德国设备的几十分之一,从成本和投资效率来比较,显然京瓷更具竞争力,容易胜过他们。 一般人们不会细算成本和投资的效率,看到最新的设备就想尽快引进,迎头赶上。使用这样的设备一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可以获得使用尖端技术的满足感。但实际上最终的经营效率并不一定提升多少。这种追求虚荣的、过度的投资,如果反复进行,就会弱化经营体质,也不能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最高效的利用。当然,日本的产品也就不可能在美国风靡一时。 注: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了网络知识,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