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
【第16章】 全面生产设备管理TPEM——改善问题工具
   
 
董立杰
  被约:37
实名认证
专家认证
精益管理咨询师,五略管理法创始人
  查看专辑《精益管理工具实用手册》的全部文章  

TPEM全面生产设备管理(Total Productive Equipment Management)

为适应西方国家工业企业建立TPM管理模式的需要,国际TPM协会提出了“全面生产设备管理”这一新的概念(注:“全面生产设备管理”已由国际TPM协会注册)。

与较为僵硬的日本TPM模式相比。TPEM 系统的建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TPEM模式更注重现实的需求,将生产设备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对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也给予特别的关注。TPEM模式是一种更为实用的管理模式。借助于TPEM的方法,TPM将重新调整和改变生产设备管理的结构。以24小时连续有效运转为最高目标的设备利用率是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及设备管理系统的关键所在。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改造生产设备管理系统 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现有生产设备系统的改造;

2.将经改造后的设备管理系统维持在高效及高有效度的水平上;

3.购置高效及高有效度的新设备。

设备管理的每一阶段都包括许多步骤,这 是在建立TPM体系的规划中必须加以注意的问 题。对于TPEM系统来说,首先应该将设备性 能及有效度维持在尽可能高的水平,这在TPM 体系中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虽然必须投入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但是相对于生产率和质量的改造及成本的降低而言,这些投入还是很有意义的。

充分而详尽的数据资料及周密的计划对于第一阶段目标的实现也是至关重要的。应予优先考虑的是改造生产过程,使有限的生产设备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这也将使得早期对TPM的投入得到补偿。

 

第一阶段通过对设备的改进使其达到尽可能高的效率及有效度。

第一步:确定现有设备的效率及有效度;

第二步:确定设备的实际状态;

第三步:已实施的维修信息的采集;

第四步:设备故障损失的分析;

第五步:确定改进设备状态的需求及可能性;

第六步:确定设备换装的需求及可能性;

第七步:按计划实施改进及换装方案;

第八步:检查及评估方案实施的效果.

对于第一阶段前三步的实施来说,应予优先考虑的是数据的采集、处理。数据是TPM系统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对于管理决策和TPM项目的成败也是关键的要素。通过可行性研究得到的信息和其它数据(如现有的设备失效记录,故障登记表,修理费用,平均故障间隔期MTBF等等)可以被TPM小组用来进行生产设备故障(第四步)及设备状态改进可能性的分析(第五步)。改进方案将按照设备投入产出分析,生产状况,产品质量提升的需求,设备有效度及其它因素依其重要程度逐项予以安排。第六步的重点在于对设备换装的必要及可能性进行研究,由专业工程师组成的TPM小组将分析换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失,换装对于设备的必要性并拟定相应的方案。第六步则是根据拟定的计划实施改进的方案,这一过程延续的时间取决于设备的状态、所确定的需求及可能性,可能长达6至18个月。由于设备的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这一进程将不断延续下去。对于TPM管理模式来说,设备状态的改进是最有效的成果,对于生产设备及其它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产品质量,产量及成本都将产生积极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TPM模式的投资将通过小组的自主维修活动及与其它人员的紧密协作产生的效果得到回报。在最后一步中,生产设备状态改进的效果应通过与其改进前状态的比较而得出,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进一步的需求。

生产设备管理的第二阶段是将其效率及有效度保持在最高状态,所要做的就是巩固第一阶段所取得的成果,使之不致出现反复。对于新设备也要使其在全部使用时间内保持高效状态,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就在于良好的预防性维护,舍此之外别无良策。一个运转良好的预防维修体系是建立在以现代仪器仪表为检测手段,能够判断设备状态的预知维修之上的。将设备保持在最佳状态并不需要完全依赖复杂 而昂贵的检测设备,耐心而细致的检查同样可以发现并排除设备运行中存在的各种故障隐患。

设备清洁工作在维护 中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对于设备的高效运转及产品质量的提升来说,清洁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与其它维护手段相比,清洁工作的作用似乎不太明显,但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是绝不可以低估的。

第二阶段保持生产设备的最高效率和有效度

第一步:编制设备的维护目录

第二步:编制设备的润滑目录

第三步:编制设备的清洗目录

第四步:制订设备清洗、润滑及维护的实施方案

第五步:编制设备的检查程序

第六步:建立包括监督机制在内的预防维修、润滑、清洗和检查体系

第七步:编制预防维修手册

第八步:按计划实施维护、润滑、清洗

第九步:检查和调整相关的计划

在第二阶段中,首先要为生产设备确定预防维修的需求。由工程师、维修人员、操作人员组成的小组基于自身经验及设备制造厂商推荐的方案编制和调整设备维护计划。这项工作可以分两种实施方式,第一种由操作人员经培训后进行,第二种则由专业维修人员负责。在第二、第三步中,需要分别为设备编制润滑、清洗计划。紧接其后的是制订设备清洗、润滑、维护的实施方案,这也是员工培训,预防维修的检查目录,操作规程及工作进度计划的基础。第五步是为生产设备编制检查程序,通常情况下检查是预防维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偶尔也可用预防维修工作分开进行,以便更好地确定了零部件的磨损状态和早期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如同在维护、清洗和润滑工作中一样,检查工作也可以采用两种形式进行。

在第六步中,为了加强维护、润滑、清洗及检查工作的计划、实施和调整,必须编制相关的报表。这些报表包括检查目录,操作规程,工作进度计划,检查报表,相关的工作报告等等。

第七步的工作是编制预防维修手册,手应体现TPM模式中的预防维修理念,涉及预防维修策略,维护、润滑、检查程序及组织机构。预防维修目录的编制及应用,操作规程,维修工作进度计划及控制(包括平均故障间隔期MTBF),维修费用及发展趋势等也都属于维修手册的范畴。

完成前七项工作后就可以开始实施由操作人员参与的预防维护、清洗、润滑和检查等项工作,其成败则取决于操作人员的素质及激励机制。在TPM理念中,第一种实施方式通常都是由操作人员承担较多的设备管理工作,这种工作性质的转换则是通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加以实现的。

经改造后的预防维护、润滑、清洗和检查所显示的成效表现为所实施的任务及实施间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最有效的预防维修系统应该是动态的,随时可以根据需要和生产设备的实际状态进行调整,即如果在实施预防维护时生产设备或零部件的状态许可,则可以通过减少工作量或延长实施间隔的方式使管理过程得以优化,这种优化必须建立在维修与操作人员积极主动参与的基础上。

周期费用

TPEM的第三阶段,新设备筹措(购置或自制)是以高效及寿命周期费用(LCC,Life Cycle Cost)低为前提的。寿命周期费用是贯穿于设备寿命周期的全部费用,分为五个部分:

设计费用;

制造费用;

试运转及故障排除费用;

设备运转费用;

修理费用

上述五项费用中,前三项称为购置费用。除了自动化和无维修设计的设备,设备在运转及维护、修理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常都远远超出其购置费。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80%是在设备的设计及制造过程中确定的,这其中既取决于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取决于设备运转过程中所需要的操作人员数量及维护和修理的强度。在某些条件下,设备的安装及调试阶段所需的费用在全部购置费用中所占比例也是相当高的。

第三阶段筹措效率高,寿命周期费用低的新设备

第一步:设备技术性能的确定;

第二步:通过操作人员收集现有设备的相关信息;

第三步:通过维修人员收集现有设备的相关信息;

第四步:对现有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

第五步:根据新工艺规划设备工程方案:

第六步:编制故障诊断的程序:

第七步:编制维修工作的标准和规范:

第八步:对维修及操作人员进行早期培训;

第九步:新设备的验收。

新设备的技术性能主要是指自动化程度、功能及工作周期等项指标以及这些指标对产品的适应程度。

收集、分析及处理操作与维修人员基于自己操作与维修设备的实际经验及相关工作记录所积累的信息对于新设备的筹措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第二及第三步中所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利用第二第三步所收集到的信息,通过设计良好的规划方案使现有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不致出现在新设备中则是第四步的中心工作,其目标是依据人类工程学的原理加快设备筹措的进程,从而实现减少或避免损失的目标。

第五步的中心工作是根据新工艺规划设备工程方案,进行此项工作时必须注意方案的安全性及环保性。编制故障诊断程序是设备管理第三阶段第六步需要解决的问题。故障诊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油压表,热传感器,润滑指示器,计数器,水位计,振动传感器,计时器等等都是用于故障诊断的工具。办公设备中的复印机也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其故障诊断系统不仅能显示不同形式的故障,而且能确定故障的位置并自动加以记录,将相关故障信息告之维修人员。

在第七步维修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中,维护是已经预先计划好的,其目标是无维护或至少做到设备的维护性能良好。通向维护位置的路径通畅,经常性的清扫和保养也是必须持之以恒的工作,例如为设备加装防护罩,对设备内部经常性的吸尘等等。对维修及操作人员早期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尽可能早地熟悉新设备,进行作业练习。在设备交货前派遣维修及操作人员赴设备制造厂实习、培训也是早期培训的一种重要手段。强化对员工的培训对于保持新设备的高效运转和良好状态也是行之有效的。

在第九步新设备验收中,一般是由设备制造厂家负责此项工作,通常这也是购货合同中所规定的厂家的责任。对于设备的用户来说,新设备投入使用在时间上是紧迫的,因而在安装、试运转过程中故障的排除及试车的时间往往被大大压缩。这就将导致新设备在使用之初就难以达到较高的综合效率。

声明:该文及以下回复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五略商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转自《五略商书》,作者董立杰!
0人评论,点击参与
  相关阅读
【第1章】精益管理工具箱分类
【第2章】部分精益管理工具使用要
【第3章】精益改善地图(发现问题
【第4章】生产八大浪费
【第5章】价值流分析——发现问题
【第6章】鱼骨图分析法-问题分析
【第7章】群策群力-问题分析工具
【第8章】VOC(客户声音)--
【第9章】优先矩阵--问题分析工
【第10章】SPC(统计过程控制)
【第11章】柏拉图--问题分析工具
【第12章】5WHY分析法(五个为
【第13章】PDCA--改善问题工
【第14章】ECRS分析法——改善
【第15章】全员设备维护(TPM)
【第16章】全面生产设备管理TPE
【第17章】FMEA--改善问题工
【第18章】突破改善周--改善问题
【第19章】方针管理--改善问题工
【第20章】5S管理--组织保障工
【第21章】企业内部训练(TWI)
【第22章】一点课(OPL)--组
【第23章】A3报告--组织保障工
【第24章】作业标准化--组织保障
【第25章】合理化建议/提案改善-
约课
讲师
学院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