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 |
【第13章】 集体奋斗:自我实现与自我管理(3/3)(陈珠芳) |
|
精益管理咨询师,五略管理法创始人 |
查看专辑《华为新员工企业文化培训教材(洗脑篇)》的全部文章 |
五、以世界级先进标准挑战自我 自我管理的第五个问题是挑战自我。当代青年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这个历史背景造就了他们中的一些人快速成长的机会。无论在财富的积累方面还是职位的升迁方面都比他们的父辈进步得快。在“知识资本”扩大化的炒作下,高新技术企业竞相出高薪争夺人才。因为在IT行业涌起时,许多新产品都有较高的附加值,企业也出得起高薪。这无形中给青年人一个错觉:以为在这个世界里,自我价值的实现,就是那么简单。对事业缺乏耐心,空有远大理想,无心执着追求,心浮气躁,凡事浅尝辄止,知难而退。不懂得要成就一番事业最需要的是忠诚和敬业精神。 在人生事业中需要用智慧来决策的大事很少,需要用行动来落实的甚多。在公司里我听到员工叫苦最多的是对自己的岗位,对所分配所做的事感到乏味。一个刚毕业的员工,参加研发工作,只在半年内觉得工作有新鲜感,半年后会做事了,就开始厌倦了。一个一线的市场营销人员,做了三年客户经理,觉得什么都懂了,期待有职位升迁,然而左等右等没有机会。决定跳槽,潇洒!有的人甚至从此得了“跳槽癖”。我们经管学院有位学生,仅仅是因为报到时,他的主管初次见面时握手不热情,目光没有全神注视着他,报到不到三个月就跳槽了。我有一个亲戚在经历了多次跳槽之后,发觉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形成了跳槽的习惯。工作感到乏味想跳槽;主管批评两句想跳槽……有时甚至莫明其妙地就有跳槽的冲动。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人生恐怕要多走几条路,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景,在职业生涯中难免要换几种工作。问题是,我们是否对待每一份工作都用心了。我们总想做有挑战性的工作,而且只等到做有挑战性工作时才用心,平时做事只满足于会做的水平上,从不会为自己工作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其实事物的本身并没有什么挑战性,而是我们能否不断挑战自我去面对事物。比如我们公司要成为世界级领先的企业,那么世界电信行业的客户经理应该是什么水平呢?有的人连公司的产品都讲不清,网络知识知之甚少,人文知识了解得不多,不敢面对高层客户,或见了高层客户也不敢说话,还有外语水平低下等等,这能行吗?!一定要按照世界领先水平要求自己,沉下心来,精益求精。意大利19世纪名作曲家朱森珀·威尔第在80岁时完成了其伟大的著作《福斯塔夫》。当人们问他,你这么大年纪还要从事创作歌剧这样艰巨的工作,你对自己是否要求太高了的时候,他说:“我的一生就是作为音乐家而为完美奋斗,而完美总是躲着我。我当然有义务去追求完美。”无数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敬业。他们不愿一般地(上司不能说不)应付工作。在事业上,哪怕只有上帝才能看见,我们都要用“我要做得更好”来要求自己。其实敬业是乐业的条件,敬业也是尊重自己。 六、自我学习——给生命加油 自我管理的第六个问题是自我学习。这个问题与前一个问题是相连的。善于挑战自我的人一般都有良好的自学的习惯。人的一生纯学生时代的学习与人的一生的学习时间相比是较短的,人生主要是结合实践学习。特别是管理学科,它本身就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没有与作者相同的实践很难理解作者的观点的真谛,何况管理的成功是组织的绩效而非逻辑。人类整部文明史就是靠四个字“继承”与“创新”。文明史的永续就是靠我们每一代人的学习,在学习中继承与创新。不少人在工作以后总爱抱怨:在学校学的东西没有多少用处或不应该学某专业,其实这是极片面的。不错,学校是教了我们许多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获得知识的方法,提高我们学习的能力;告诉我们在某个领域谁懂得最多,我们需要时,该去向谁请教。过去我们只知道“知识就是力量”,其实人生真正的核心力量是不断获得知识的能力。在工作过程中要善于向自己的上司学习,向周边的同事学习,向自己的部下学习。向部下学习的最好的方法是听部下讲工作过程中成功与挫败的故事。韩非子说:“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功,如是而已。”在部下面前要有勇气承认自己某些方面的无知或知之甚少。我们要永远保持求知的欲望,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要使自己学习的效能高,最好是学习别人的书时先要忘掉自己。杜拉克一生中养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每过三四年选学一门新的学科,他学过国际关系、国际法、社会和法律制度史、历史和金额、统计、中世纪史、日本艺术及经济学等,先是结合工作内容学,后来逐步扩展。如果我们也能这样做,人生成功的可能性会越大。不同的科学有不同的假设,而且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这样兼容并蓄,不但使我们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而且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能从哲学的角度去看问题,使我们更富有智慧。 七、以理导欲 自我管理的第七个问题是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这个问题实则是人格的自我修炼问题。叔本华说:“人是什么”是影响人生幸福的头等重要的因素。人是什么,实际就是一个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的人,或者说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格的人,影响人的幸福最持久不变的因素不是财富而是人的品格,而人的品格的特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欲望自我疏导、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有效程度上。“欲不能无,纵则成灾。”人类有改善生存环境的强烈欲望,而且人类生而就有与四周困难搏斗的力量。正是这种欲望和力量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产品越来越丰富,并倡导人们在提高生产力方面把人类的潜能发挥至极。但是资源是稀缺的,而人类的个人欲望是无穷的。如果每个人对自己的财富、物质和感官满足的欲望不加疏导、约束和控制。对社会会造成极大的灾难。因此为了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人类社会倡导着各方面的伦理道德,企业有企业内的和企业外的伦理。华为在诚信及道德管理方面,也提出了员工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则:严禁泄漏公司的商业秘密;严禁故意虚假报销;严禁从事与公司有商业竞争的行为;严禁收受贿赂与回扣;严禁其他违法乱纪行为。每一个企业人理应遵循。就象俗语说的必须自觉遵守游戏规则。为了强化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国家、社会、企业都有各种法律法规,对违规违法者进行惩诫。我们一定要明白,你想获得超出法律法规的自由,你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在美国安然事件被揭露后,布什也意识到:没有良知就没有资本主义,没有个人约束就没有财富。我们国家经济不发达,我们中国人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一直过着物质匮乏的日子。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大多数都不可能从父辈中继承大量的财富和物质。相反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中有一帮困难的兄弟姐妹需要接济与帮助。因此渴望拥有更多的财富与物质的欲望特别的强烈。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面对财富、物质、权力以及其它感官享受的欲望、欲焰,我们一定要清醒看到其背后的实质:人人都不希望过穷日子,但是穷日子不一定是痛苦的;人人向往过富日子,但是富人不一定是幸福的。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知足者。我们一定要坚守好自己的人格防线,不能跟着“欲望”走,不能做欲望的奴隶,一定要“见利思义”。当我们偶有妄取非份之财的念头,并被一种侥幸心理主宰时,一定要问自己:要多少钱才能卖掉自己的灵魂。如果我们纵欲,就会变成了欲望的奴隶,见利忘义。那些敛财欲极强的人,若到了没有内疚感,没有负罪感的时候,也就是他走到富裕的反面——赤贫的时候,这时他连本该属于他的个人自由都会失去。 我们一定要抱着“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准则,从点滴做起,用行动锻造自己良好的品格。种下行为,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品格,种下品格,收获命运。你的品格决定你是什么人,也决定你的人生是否幸福。 八、暇心偶寄 自我管理的第八个问题是休闲时间的自我管理问题。这实则是一项“生活艺术”的修炼。 休闲时间游离于职场之外,“暇心偶寄”是低俗还是高尚却关系到个人的幸福和事业的成败。苏东坡爱好诗词,王徽之爱竹爱到一日不能无此君的地步,而西门庆则追逐女色……。不同的“暇心偶寄”造就了不同的操守、人格和命运。 当今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如战场,企业人的职业生涯好比战场中的戎马生涯。有人作过调查,认为成功外国企业的中高层干部平均每天工作16小时左右。不管具体数字是否确切,从定性的角度看工作超负荷这是肯定的。在我们身边也不乏其人。那些自我实现达到“无我”境界的人,他们很少给自己安排休闲时间,上班已经超过,下班还带“家庭作业”回家。一方面是市场压力所致,另一方面已形成了一种习惯。如果你是处于这种状态,要提醒自己,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自我。我们既是一个社会人,又是一个自然人,人的社会需求的满足得以实现是以健康身体作为前提条件的。身体这个“自然环境”,它必然地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受制于自然规律。对身体这个“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必然会导致身心疲惫,久而久之,由身心的疲惫可能会发展到对事业的厌倦。这就是精神与物质的对立统一关系。生活的艺术就是对度的把握。成功的事业需要健康身体的支持,俗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适当安排锻炼身体的时间,同时要有意识地灵活地利用零星的工作间歇活动肢体,甚至走路时挺胸收腹,多做两个深呼吸也是好的。 在我们身边还有一类人,他们人生目标局限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层面上,或是人生目标模糊。他们的自我实现的需求较弱。他们或是已拥有一定的财富与物质,工作方面驾轻就熟,又不愿提出挑战性的目标,或对工作无兴趣没有压力,没有痛苦,也不感到困难。人类生而具有与困难搏斗的力量变得无处使用。这种过剩的力量变成了他们生命的一种负担。此时,厌倦则乘虚而入。他们到处寻找某些具有刺激性的事物来填补空下来的心灵。他们寻求社交,娱乐和各种感官享受,去“打发”休闲时间,逐渐地发展到奢侈、浪费、直至走向低俗,导致身体垮下,家庭暴力等等,灾祸接踵而至。这样度过的休暇真是毫无价值。亚里士多德曾说:无知人的闲暇是多么可悲啊!而如何享受闲暇实是现代人的最大问题。闲暇是个人的意识及其个性自由活动的时刻,是我们辛勤劳动挣来的果实。我们一定要很好地利用它。当今成功人士,一般都不会把这些时光在无聊中消磨掉,而是珍惜地用它锻炼身体,安抚妻子(丈夫),教育孩子,欣赏音乐、戏曲,读人文方面的书籍。这些方式都能陶冶个人的高尚情操。 结束语:文章快要结束了!正要搁笔,顿觉:似乎尚有一个重要问题未讲清楚——自我实现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共识,前面关于自我实现途径的寻寻觅觅也就很难取得共识。 “自我实现”源自“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第五个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求可以归纳为人有自我发挥、自我完善和实现自身全部潜能的欲望。按照马斯洛的观点,自我实现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是这样一种人,能够充分开拓和利用自己的天赋、才能、潜能等因素,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尽力去完成,使自己不断趋向完美。这种人经常全身心地专注某一种事情、某一项使命,全身心地献身于某一件事而忘怀一切;这种人较少自我意识,真正进入到“无我”的境界——充分地、活跃地、无我地体验生活。“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是“无我”的境界。自我实现不是一种结局状态,也不是发生在某一伟大时刻的问题,而是在任何时刻,在任何程度上实现个人潜能的一个过程。这意味着要经过勤奋、历炼、坚韧、耐心,它由许许多多微小的进展,一点一滴的锲而不舍的积累组成。自我实现是一种“存在”,是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达到的长远目标。马斯洛认为:“真正的自我实现,绝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者所能成就的。事实上,一个人若始终固执于自我的满足,始终无法忘情自我,无法超越自我,便注定要与自我实现绝缘。”因为“自我”的价值是被需要。 至于自我实现,实际上就是超越自我,创造自我,欣赏自我三境的不断循环,螺旋前进的过程(见底图) 伴随着这一过程的是一卷永无止境的自由选择的情境系列。自由选择的核心问题是“责任”。我们的命运最终是自我决定的,我们不是简单地存在着,我们总是决定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以及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无论现实环境如何,不管过去发生了什么,我们总是保留人的自由的最后仅存的东西——在既定环境中选择个人态度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什么力量都夺不走的,除非你自己逃避你对自己命运应负的责任。可悲的是,我们常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处心积虑地使自己成为一个受害者而逃避责任,从而使自己丧失自由选择的能力,并冠冕堂皇地抱怨:“领导从来没有给过我施展才华的机会,否则……”、“要是我的主管像你们主管那样是个好人,我也会像你一样……”、“我学错了专业,要是我学的是电信专业就好了,你看现在……”。 我们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去怪罪那些“阻挠”我们的人和事身上,什么行动都没有,只有抱怨不迭。 自我实现的阻力很多,主要来自内部,因为我们到这个世界来,就开始“入世随俗”,我们的态度、价值观、信仰、兴趣、思考方法和行为模式无不打上家庭、朋友及社会习俗的烙印,形成了一定的人格,其中有些因素不利于自我潜能的发挥。这就是为什么要超越自我的原因。我们一定要坚信,我们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创造自己。我们可以从有限的环境条件中作出选择,努力按未来的目标重塑现在。 当我们勇于承担起自己命运的责任,学会自我管理,我们就有智慧去面对人生旅途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就会进入良性的“超越自我,创造自我,欣赏自我”的良性循环,实现自我。 志当存高远,始行于足下。(全文完) 思考题:学完这篇文章,请谈谈你的感受。 |
声明:该文及以下回复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五略商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转自《五略商书》,作者董立杰! |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