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学院 |
![]() |
![]() |
![]() |
|
只想做个管理界的伯乐 |
查看专辑《管理界四哥 董立杰》的全部文章 |
![]() |
来自商侍郎新作《“四哥”董立杰的管理江湖》 2011年,青岛某菲制衣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惊艳亮相,原因就一个:青岛市首家智能化工厂在A公司开始投产。当时青岛纺织业的大部分光辉都照在了A公司的头上,然而在这明亮的光辉下面,一个默默耕耘的总设计师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那就是四哥董立杰,正是他带领团队让A公司实现了跨越。 一、稳定下的扩张 看过前文的朋友应该知道,2010年四哥进入某IT企业担任总经理,一年的时间让该公司脱胎换骨,绝地重生,企业逐步稳定下来,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所有做企业的都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必须居安思危,要有超前的意识,要有“长江三叠浪”的战略,当然,四哥也不例外。在2010年底,四哥做出决定,在继续扩展化工行业ERP市场的基础上,2011年进军服装行业,并开始智能化制造的研究。 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有三: 一是当时的宏观环境下,服装业发展势头迅猛; 二是青岛的服装行业颇有发展劲头,尤其是代工行业,在日本、欧洲、东南亚市场占有较大的比重,对于该公司的业务拓展有地利之便; 三是自动化生产当时已经形成共识,欧美已经在实施智能制造的项目,而自动化项目和ERP的结合将迎来发展的大潮。(果然,2015年我国推出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2011年春节刚过,四哥的服装智能化事业部就成立了。其实在这之前,四哥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比如逐渐扩大IT支持事业部,成立智能化研究小组,成立服装行业研究室,接洽国外智能化服务商,参观美国智能化工厂等。 二、机会前的挑战 在2011年3月,一个机会摆在了四哥的面前,那就是A公司的智能化生产项目。A公司是为阿迪达斯和花花公子做代工的,其实力当时就超过了南洋集团。但由于订单大幅度增长,厂房支出和人员工资的大幅度提高,让该公司生产运营压力超过了所能承受的极限。 当四哥和A公司B总有了交集的时候,这个机会就产生了。四哥的团队为该公司提出了智能化工厂的概念,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由于该计划非常符合A公司的需求,最终B总同意了四哥的建议,并签订了智能化工厂建设合同。 四哥的第一单智能化业务订单就这样产生了,俗言“头仗胜,仗仗胜”,正是因为是第一单,所以这个机会面前,挑战极大,而且不容有失。 经过半年的努力,青岛第一家智能化服装工厂正式投产,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也是四哥在开辟的新长征中卖出的第一步。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步对四哥,对于他的公司来说都是非常正确的抉择。 三、一句话总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个世界一定是属于有心的人! ============================== 请大家持续关注我的新作《“四哥”董立杰的管理江湖》,谢谢。 本文主人公:董立杰,雅号:天河无右,人称“管理界四哥”,著有《五略管理法》《五略合伙人模式》《五略营销模式》《企业五略九症模型》等作品。 2020年4月2日于北京 商侍郎(只想做个管理界的伯乐) |
![]() |
声明:该文及以下回复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五略商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转自《五略商书》,作者商侍郎! |
|
相关阅读 |
![]() |